三國演義中很多情節都是虛構的 此書為什麼還能成為經典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演義中很多情節都是虛構的 此書為什麼還能成為經典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三國演義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絕大部分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的瞭解,就是從《三國演義》中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故事開始。然而,《三國演義》雖然以三國歷史作為背景,但其中許多情節卻是作者羅貫中虛構的。很多人將《三國演義》中的情節與真實歷史混為一談,這就有點令人哭笑不得了。

眾所周知,在歷史文學作品中,作者因個人好惡,對不同的歷史人物往往會給予不同的標準,這一點在《三國演義》中表現地尤為明顯。比如大家都知道作為三國第一猛將的呂布是個著名的「三姓家奴」,他投靠丁原卻殺丁原,投靠董卓又殺董卓,最後兵敗被曹操俘虜後還打算投靠曹操,結果曹操聽從了劉備的建議,將呂布處死。很多人認為呂布之所以有此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建議斬殺呂布的劉備,其實是個更加反覆無常的「反骨仔」。

劉備先後投靠過盧植、朱雋、劉恢、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每次當劉備投靠新東家的時候,幾乎都受到熱烈歡迎,但最終結果卻往往是劉備將東家擺了一道後,拍屁股走人。更過分的是,同為漢朝宗室的劉璋請劉備入蜀對付漢中的張魯,結果「請神容易送神難」,劉備入蜀後直接喧賓奪主,把劉璋的地盤據為己有了。

同樣的行為,在呂布身上就是卑鄙無恥,在劉備身上就成了韜光養晦。如此雙重標準,實在很難令人信服。

《三國演義》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關羽。作為忠義的代表,關羽的形象逐漸被後世神化,明清兩代尊奉其為關聖大帝,世人尊奉他為「武聖」,與「文聖」孔子並駕齊驅。

關羽之所以能被神化,一方面得益於長期流傳下來的民間故事,另一方面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大力宣傳。羅貫中為了突出關羽的勇猛形象,將許多本來不是他幹的功勞,都歸結到他的身上,比如著名的「溫酒斬華雄」。事實上,華雄是死於孫堅的刀下,和關羽沒半毛錢關係。

此外,《三國演義》著重描寫關羽忠義的部分,其實也是漏洞百出。比如關羽被曹操俘虜後投降,羅貫中認為關羽是忠義的代表人物,怎麼能隨便投降?於是他給關羽找好了借口,那就是為了保護同樣身陷敵營的嫂子,且投降的名義是:降漢不降曹。

可能羅貫中認為,把關羽的投降行為定義成「降漢不降曹」,就可以保全其忠義形象。然而此處卻有一個硬傷,如果關羽是投降漢朝,那就說明劉備集團是與漢朝為敵的「反政府武裝」,那還哪有什麼忠義可言呢?

為了強化關羽的忠義,羅貫中還著重描寫了「過五關斬六將」和「華容道放走曹操」。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過五關斬六將」展現了關羽對劉備的忠,卻同時也是對曹操的不義;「華容道放走曹操」展現了關羽對曹操的義,同時也代表了對劉備的不忠。當然在真實歷史上並不存在「過五關斬六將」和「華容道放走曹操」。這些都是羅貫中為關羽添加的戲份,只是經不起認真推敲而已。

除此之外,《三國演義》中胡編亂造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火燒新野是假的、借東風是假的、三氣周瑜是假的、空城計是假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三國演義》破綻百出,為什麼它會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呢?答案是迎合了封建統治的需要。

《三國演義》以劉備集團為主線,著重描寫了劉備的仁厚,諸葛亮的幹練,關羽的忠義。這正是身處封建時代人們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即有一個仁慈賢明的好皇帝,有一群清正廉潔的好官員,整個社會處在我忠誠、你仗義的良性循環之中,因此得以天下太平。而曹操作為一個陰謀篡漢的亂臣賊子,嚴重破壞了忠義這塊穩定社會的基石,自然就成了嚴厲批駁的對象。

此外,《三國演義》雖然有許多地方存在破綻,但其發揮的社會影響力非常巨大。三國本是中國歷史上並不突出的一個時期,但在《三國演義》的影響下,裡面的人物和事件在中國幾乎是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書中所描繪的戰爭、外交,以及人物之間的勾心鬥角,放在今天的商業競爭和職場環境中也是非常值得參考和借鑒的。

參考文獻:《三國誌》、《三國演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