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曹操派兵從斜谷小路先取漢水,命大將徐晃為先鋒,熟知漢中地理的王平,自告奮勇協助徐晃進兵,曹操任命王平為副先鋒,協助徐晃。然而,到了漢水之後,徐晃和王平在作戰計劃上產生了嚴重分歧,徐晃想命令軍隊渡過漢水列陣,背水一戰,王平勸諫說,如果到時要遇到緊急情況退軍怎麼辦?徐晃拿出韓信的例子,王平反駁說,韓信能料定敵人無謀才用此計,現在,你能料定趙雲和黃忠無謀嗎?
徐晃不聽王平勸阻,強行進兵,結果,遭到慘敗,死裡逃生,徐晃又責怪王平見死不救,王平說,我要救你,我的營寨也完蛋了,當初勸你,你就是不聽。徐晃因此大怒,要殺王平,王平一不做二不休,當夜在營寨中放火,徐晃棄營逃走。王平渡過漢水,投降了趙雲。
值得注意的是,王平放火之後,徐晃為何不救火,而是直接逃走呢?
這裡只討論演義。
先看王平勸阻徐晃的經過,見《三國演義》七十一回:徐晃、王平引軍至漢水,晃令前軍渡水列陣。平曰:「軍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韓信背水為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也。」平曰:「不然。昔者韓信料敵人無謀而用此計;今將軍能料趙雲、黃忠之意否?」晃曰:「汝可引步軍拒敵,看我引馬軍破之。」遂令搭起浮橋,隨即過河來戰蜀兵。
徐晃的出發點是好的,利用兵書上的經典戰例,但是,他太小看了自己的對手趙雲和黃忠,趙雲和黃忠能是無謀之輩?而王平就比徐晃清醒的多,王平用兵懂得隨機應變,不會生搬硬套,他看得很清楚,渡過漢水列陣之後,弊端在哪裡,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根本就是死路一條。但王平苦諫,徐晃就是不聽。
後來,果然被王平言中,徐晃渡過漢水紮營之後,黃忠和趙雲分別採取了行動。黃忠對趙雲說,徐晃進兵,士氣正盛,我們先不要硬碰硬,等到天黑,他們疲倦了,我們分兵進攻,可以穩操勝券。趙雲同意了。
徐晃信心滿滿,先率兵挑戰,從辰時一直到申時,趙雲和黃忠都按兵不動。古時,辰時是早上七點到九點,申時是下午十五點到十七點。也就是說,一連八個小時,徐晃挑戰,趙雲和黃忠都按兵不動,在休息。
最後,徐晃下令弓弩兵向前,往趙雲和黃忠營寨中射箭,黃忠一下看出徐晃的底細,對趙雲說,徐晃這麼做,就是想退軍,我們現在可以趁機追擊。正在這時,偵察兵來報告,徐晃後軍果然撤退了。
黃忠和趙雲左右出擊,兩下夾攻,將徐晃殺敗,曹軍落入漢水,死傷無數。徐晃死戰逃脫,撿了一條命。
見《三國演義》七十二回:黃忠領兵左出,趙雲領兵右出。兩下夾攻,徐晃大敗,軍士逼入漢水,死者無數。晃死戰得脫,回營責王平曰:「汝見吾軍勢將危,如何不救?」平曰:「我若來救,此寨亦不能保。我曾諫公休去,公不肯所,以致此敗。」晃大怒,欲殺王平。平當夜引本部軍就營中放起火來,曹兵大亂,徐晃棄營而走。
回去之後,徐晃責怪王平說,你看著我軍危險,為何不來救援?王平說,我要來救你,我的營寨也保不住了,而且,我之前也曾勸你別去,可你就是不聽,所以才導致此敗。那意思是,你活該。
徐晃一聽,本來就惱火,現在更火了,理虧詞窮,無言以對,大怒,要殺王平。王平也很窩火,覺得很委屈,腦子一熱,乾脆反了,趁夜放火。徐晃看見火起,軍中大亂,於是,棄營逃走。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徐晃為何不救火?為何選擇棄營逃走呢?
因為, 這時的徐晃,非比以前,俗話說,兵敗如山倒,渡過漢水,背水一戰,死傷無數,軍心已亂,勉強回營整頓、休息,突然,半夜又燃起大火,軍隊就更亂了,一個個都成了驚弓之鳥,四處逃散,根本沒有戰鬥力了。就算徐晃不走,也無法收拾殘局,更別說救火了,那些士卒命都快沒了,誰還顧得上救火啊?
再說了,軍營突然著火,意味著有緊急事件發生,不是內部叛亂,就是敵軍偷襲,此時,軍無戰心,如果不退走,徐晃擔心會全軍覆沒。因此,徐晃逃走,保留一點火種,避免全軍覆沒,總不能成光桿司令去見曹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