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沒有頻繁北伐安心發展,最終能光復漢室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如果諸葛亮沒有頻繁北伐安心發展,最終能光復漢室嗎?

如題,如果蜀漢主動放棄出擊討伐中原曹魏,蜀漢的結局會如何,會統一中國,光復漢室嗎?還是說會撐得久一點?

應該來講,大多數歷史學家都比較贊同諸葛亮、姜維的以攻為守的策略,為蜀漢贏得喘息的機會。但長期用兵,國力與人口消耗也大,同時也失去了統一的可能。

這種說法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蜀漢實力最弱。地理環境決定蜀漢生產力最低,尤其是農業,在三國時代是最重要,蜀漢最缺的就是糧食。然後因糧食問題,引發的人口增長問題也受限了,故而蜀漢的人口、經濟、軍事是三國裡最弱的。而那個時代,不管是北方的曹魏,還是南方的孫吳,農業、人口優勢都比蜀漢大。如果蜀漢不主動出擊,對曹魏實行騷擾戰術,那曹魏的發展肯定會比蜀國跟吳國快。時間不等人,到時候差距會越來越大,所以諸葛亮、姜維就鐵了心,要拖住曹魏發展前進的步伐。

第二,地理戰略需求。蜀漢的領土其實是由三塊組成,其一是成都蜀地圈子,其二是漢中關隘圈,其三是南蠻後方圈。第一個圈子是核心的益州屬地,是經濟、人口、農業的主要支柱,第二個圈子是前線,雖然有關隘,但一旦被曹魏攻佔則核心區域危險,;第三個圈子是後方,沒多大用,只要不作亂即可。所以很明顯,光光守漢中關隘圈是不夠的,而且在面對曹魏優勢兵力時,會比較吃力,很多次諸葛亮北伐失敗,都是因為糧草問題而退兵,同理這裡也是難守。進攻意味著破壞,要比防守要容易得多,所以主動進攻可以解除第二個圈子的危險,保障後方安全。

第三,人心不穩。實際上正史裡劉備、諸葛亮統治蜀漢並不省心,因為這裡有很多豪強,非常難管。而豪強勢力的特點是,有一定軍事實力,主張休養生息,反對用兵,面前強敵很容易成為投降派。劉備、諸葛亮治蜀的時候,為了對付他們,政策上是以嚴刑為主,時間久了矛盾也越來越深。這點從後期,蜀漢投降派那麼多也可以看出來。真實的蜀漢,其實沒那麼團結,如果不把矛盾轉移到曹魏,恐怕很可能會生出內亂。所以為了人心穩定,主動出擊是明智的選擇。

但如果是反過來呢?蜀漢結局會如何?

其實蜀漢本身實力最弱,卻是對抗曹魏最積極的,甚至比東吳還積極,這點外交策略就有點爭議了。即便諸葛亮、姜維運氣好,拿下北方,但打下來已經兩敗俱傷了,接下來又該如何面對比自己還強大的東吳呢?再加上曹魏幾代首領都還算開明,內亂的幾率也小,所以諸葛亮、姜維本身北伐中原的勝率是極低的,甚至是完全不可能的。再加上東吳方面的因素,使得光復漢室成為了不可能。所以北伐中原唯一的作用是使蜀漢存活得稍微久一點。

這樣的話,即使蜀漢在諸葛亮、姜維的領導下,即使不北伐,專心生產,也會因為地理環境、人口等因素,趕不上曹魏、東吳的發展,軍事上的差距也越來越大,被消滅的可能也越來越大,時間越來越接近。時間久了漢中前線就越來越難防守了,軍事上的劣勢也越來越大。

時間一久,投降派安於享受,等到後面更加強大的曹魏襲來,投降的人會更多,故而蜀漢滅亡得更快。這點從後面劉禪投降也可以看出,當時主戰派少之又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雖然諸葛亮、姜維一心為光復漢室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值得稱讚,但代價終究是大量蜀漢百姓的性命。以至於國滅的時候,蜀漢人口一直沒有怎麼增長。從某種角度來說,諸葛亮、姜維的行為,其實是在歷史潮流的對立面的。

所以可以設想一下,如果諸葛亮、姜維不主動出擊,專心生產,可能蜀漢支撐得會沒那麼久,但百姓也不至於那麼苦,傷亡也不至於那麼大,會不會更好一點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