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費禕沒有被刺殺,蜀漢有沒有可能不被滅國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如果費禕沒有被刺殺,蜀漢有沒有可能不被滅國呢?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他生前所看重的蔣琬、費禕先後成為蜀漢的政府首腦,軍事方面則主要由他的門人弟子薑維負責。

歷史有時候非常奇詭,諸葛亮非常看重蔣琬、費禕這兩個後備的高端人才,可他們二人實際上都不認可諸葛亮的北伐策略。蔣琬開始執政時,蜀國的經濟狀況已經因為戰爭受到了很大影響,他便逐步將主要精力從北伐魏國、以攻為守,轉到了治理內政發展經濟上。費禕繼任後,蕭規曹隨,也盡量不發起過大的進攻性軍事活動。

但深受諸葛亮知遇之恩的姜維與蔣琬、費禕不同,他一直在堅持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多次要求蔣琬、費禕下令北伐。蔣琬、費禕既不願打擊姜維滅曹興漢的積極性,同時又擔心連年征戰耗費國力,所以他們對於北伐中原這個軍事行動心情一直很矛盾。

後來,聰明的費禕想出了一個折中辦法──每次姜維要求北伐時,只給他一萬人馬。

250年,姜維第五次出兵北伐中原,這一次魏蜀雙方的主戰場在洮河以西的西平郡。當時和姜維對陣的是魏國著名將領郭淮,結果兩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打了個平手,誰也沒有把誰拿下。

此次北伐儘管沒有像姜維期望的那樣攻下西平,卻也並非一無所獲,他俘虜了魏國的中郎將郭循,這是一個非同一般的人物。

郭循是土生土長的西平人,而且他們家族是世居西平的豪族大戶。郭循雖然是個「富N代」,但並非只會飆車泡妞的紈褲子弟,而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他「素有業行,著名西州」,在魏國西部頗有聲望。這樣的人正是費禕所需要的。

費禕雖然不認可諸葛亮的北伐政策,但他和諸葛亮一樣希望在作為軍事要衝的隴西地區牢牢地紮住根基,以便將來蜀漢政權強盛時以此為根據地向曹魏發起進攻,因此他一直非常重視拉攏隴西的豪門大戶。於是,姜維把願意投誠的郭循推薦給了費禕。

有了費禕和姜維的推薦提拔,郭循很快就做到了左將軍的高位,成了費禕身邊的親信將領。

費禕對魏國降將郭循的破格提拔和過分信任,引起了蜀國將領張嶷的特別關注。張嶷覺得費禕所為雖然顯示了其寬廣胸襟和雅量高致,卻可能會身陷險境,便藉著古人故事勸他說:「過去岑彭、來歙都是被刺客所害,將軍擔任國家大事,應吸取教訓,稍稍警覺一點。」但自信滿滿、不拘小節的費禕並沒有把張嶷的話放在心上,說不定還在暗地裡笑張嶷心胸狹小、心存妒忌。

遺憾的是,事態的發展不幸被張嶷言中了。

在新政之下,對魏戰爭數量減少,規模縮小,蜀漢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費禕丞相欣喜之餘,決定在延熙十六年(254年)新年這天在駐紮地漢壽(今四川省廣元市)大排筵宴,舉行歲首大會,凡是身在漢壽的官員,不分官職大小,都可以獲得丞相發出的請帖。

萬眾矚目的歲首大會終於如期舉行了。因為後主劉禪遠在成都不能參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費禕自然成了宴會最大的焦點人物,文臣武將紛紛向他敬酒,心情大好的費禕來者不拒頻頻舉杯,不知不覺已是酩酊大醉。

這時,一員武將端著酒杯走到了費禕面前,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武將扔掉酒杯,掏出一把寒光閃閃的匕首,狠狠地刺進了費禕的胸膛。當在場的官員醒過神來時,費禕早已倒在了血泊之中,而刺客也已經自殺身亡了。

這個刺客就是深受費禕信任的魏國降將郭循。

事後,有人反映郭循「欲刺漢主(劉禪),不得親近,每因上壽,且拜且前,為左右所遏,事輒不果」。可見郭循一直「身在漢營心在曹」,他雖然未能如願刺殺劉禪,卻幹掉了費禕,算是無間道的成功範例。

後主劉禪對失去費禕這樣一位社稷重臣深感痛心,下旨為其舉行國葬,並謚贈「城鄉敬侯」,以紀念他為漢室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可能是蜀漢封鎖了丞相費禕被刺身亡的消息,所以,魏國朝廷知道這一重大政治事件已是八個月之後。為了表彰郭循不忘故土、忠心報國的革命精神和不屈意志,魏國追封郭循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並使其子襲爵,還特地下詔,讚揚郭循捨生取義。

費禕被刺似乎只是個偶發事件,但對蜀漢而言,卻絕不僅僅是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能力超群的丞相,這個國家的政治走向也因此而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費禕死後,姜維成了蜀漢的二把手,他一心繼承諸葛亮的遺志,要北伐中原、一統華夏,對魏政策自然就從蔣琬、費禕時期的以守為主變成了以攻為守──具體說來,在他執政前的20年裡,發起了五次北伐,而在他執政後的10年間,至少發動了四次伐魏戰爭。和魏國相比本來就處於弱勢的蜀漢國力因此大受削弱,在一定程度上為以後的失地亡國埋下了禍根。

蜀漢丞相費禕被刺身亡是三國後期一個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它標誌著蜀國防禦性國家戰略的改變和蜀國鷹派勢力的抬頭,堪稱是蜀國歷史的拐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