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諸葛亮在現代人的形象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一生都為匡扶漢室,為報答劉備恩情而努力著。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握了蜀漢大權,因為夷陵之戰的大敗,蜀國搖搖欲墜,在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漸漸穩定,平定南方叛亂之後的諸葛亮,在曹丕去世後,就開始了長達六年的北伐。
諸葛亮一共北伐了五次,這是歷史上的數據,並非《三國演義》,其結果眾所周知都是失敗告終,諸葛亮最終也在北伐的過程中去世,未能完成三國統一。有人說諸葛亮是因為去世太早,如果再給諸葛亮一點時間的話,相信諸葛亮還是能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的?那麼這種說法正確嗎?
對於諸葛亮再活30年,三國能統一這樣的說法,肯定是多數人反對少數人贊同的。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是無所不能,每一次北伐的失敗都存在著一些小插曲,如馬謖失街亭,李嚴籌備糧草不利等因素,不可否認確實存在這樣的因素,但是更多的還是現實原因,在大多數人看來,即使給諸葛亮100年時間,他想憑借那時候魏蜀吳三足鼎立 局面統一 全國,可以說是天方夜譚了。
首先先來瞭解一下諸葛亮的五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準備充足,繞祁山攻打隴西五郡,原本順利進行,但魏國將領張郃五萬騎兵救援街亭後並且打敗了馬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第二次選擇的路線是陳倉道,但是面對曹真的先前料敵,陳倉城防守堅固,諸葛亮想盡一切辦法都未能攻克陳倉,最終第二次北伐失敗。
第三次北伐:第三次北伐可以說是魏國曹真的主動出擊,魏國分兵四路進攻蜀國,在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之下,魏國四路大軍都被擊退了,蜀國算是保住了。
第四次: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第一次碰面,再次出兵隴西,諸葛亮此戰雖然有所斬獲,但無法擴大戰果。諸葛亮這一戰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後來司馬懿再也不主動出擊了,而是選擇了龜縮戰法,諸葛亮無奈撤軍。
第五次,諸葛亮與司馬懿在五丈原耗著,耗著耗著司馬懿一直不出來,任憑諸葛亮如何挑釁和羞辱,司馬懿還是不出來,漸漸地諸葛亮身體不行了,在五丈原病逝了。
通過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可以說就第一次和第四次有點戰果外,其餘好像都是徒勞消耗國力。諸葛亮五次出兵也就打打隴西地區,一點兒都沒有威脅到中原重鎮長安,應該說碰都沒碰到,差了點氣候。
不僅如此,但是曹睿都沒把諸葛亮放在眼裡,認為蜀國這種小打小鬧成不了大氣候,即使蜀國北伐頻頻,曹睿的大軍依然都在東面,防守東吳進攻。因為對曹睿來說,諸葛亮的北伐派遣一員擅守的大將足夠了,自己也不需要親征。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即使傾國之力而出,都未能威脅到魏國本土分毫。再加上蜀國和魏國之間的人口差距和經濟差距,諸葛亮這方面憑借他單人是無法彌補的。就單單同諸葛亮的戰線上,曹睿都能派出十多萬的士兵防守諸葛亮,而自己的大軍防守東吳,諸葛亮全國之力僅十餘萬人馬,地形問題也有阻礙,憑借諸葛亮的強大個人能力北伐不可能成功,更何況還有東吳這個強敵,統一三國毫無可能,簡直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