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率軍伐吳,夷陵之戰的結果會如何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如果諸葛亮率軍伐吳,夷陵之戰的結果會如何呢?

開篇名義,如果諸葛亮作為統軍主帥,夷陵之戰肯定不會招致慘敗,因為諸葛亮在軍事謀略和臨陣謹慎的程度上,都要遠遠高於劉備。夷陵之戰,劉備在用兵上,有點飄了,剛結束漢中之戰,氣勢如虹,在排兵佈陣上失誤纍纍,被當時稱為「不知兵」!

夷陵之戰,劉備的「不知兵」

夷陵之敗的原因在於劉備求戰心切,在數百里山道紮營,導致兵力分散,長期對峙士氣低下,被吳軍抓住反攻的機會,導致火燒連營!

夷陵之戰中,陸遜主動後撤,以空間換取防禦的優勢,而劉備恃強冒進,將軍隊在數百里山路上展開,又無法擊破吳軍的營寨,這是必敗的局面。

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xi]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

這句曹丕的評價,個人認為其實很合適,從劉備整個的作戰經歷來看,前期被曹操壓著打,後期又諸葛亮、龐統、法正這樣的定級謀士參謀作為輔佐,才逐漸擴大地盤。益州之戰先有龐統,後有諸葛亮,漢中之戰又有法正輔佐,頂級著名將領就更多了張飛、黃忠、趙雲、馬超、魏延等。

但是到夷陵之戰時,這些人都沒有帶了,不能小看一員著名將領對戰爭的影響,有時候就是這麼巧,夷陵之戰可能有張飛,孫桓就嗝屁了,陸遜在牛逼也得大眼瞪小眼了,問題是劉備沒有,卻沒有面對這個現實,錯誤的估計了形式,打不開局面,身處險地無法自拔!

諸葛亮用兵謹慎,進退有據,不會慘敗

諸葛亮作為千古謀臣,有他所優勢的,但也有不足,我們以第一次北伐來看。

在漢中出戰之初,魏延獻策「子午谷奇謀」,出精兵從子午谷突襲長安,打魏國一個措手不及,諸葛亮認為用兵太驚險,不用魏延的謀劃,這一故事,基本上可以認定孔明先生,喜歡穩紮穩打,不善於取巧謀求意想不到的勝利,要在算計之內。

而在街亭之戰中,諸葛亮安排馬謖守街亭,但是卻絕不完全壓上底牌,又另做多處安排,以魏延做馬謖的後援,又令趙雲屯兵列柳城,保護側翼。這些安排在馬謖兵敗後,都起到了作用,保證全軍不會崩潰。

所以,如果諸葛亮領兵參戰夷陵之戰,不敢說一定能勝,但是以諸葛武侯的軍事水平和習慣,決不會慘敗,最多就是小敗不勝!

最後,為什麼不用諸葛亮領兵

一個是不會用諸葛亮,從漢末的作戰記錄來看,第一代創始人都要親自領兵作戰的,曹操基本都是自己統兵作戰,劉備也是如此,不論是益州之戰、漢中之戰,都是劉備親自領兵。這種做法是古代的傳統,從劉邦時代就是這樣的,這是為了加強皇帝的權威,避免出現掌握軍隊的權臣。

另一個是不能用諸葛亮,雖然要跟東吳交戰,但是蜀漢的基本國策還是聯吳抗曹,而諸葛亮就是這中間的潤滑劑,劉備出手,可能一個目的是想奪回荊州,另一個就是想教訓一下孫權,窩裡橫的狗東西,讓你知道我老劉的厲害,戰後還是要和談的。要是派諸葛亮去,下手狠了,落下仇恨了,下手輕了,沒效果,所以這個領兵統帥,不能是諸葛亮!

在發動夷陵之戰前,蜀漢出現了不小的人才損失,導致可以徵用的著名將領不多了,能夠獨擋一面的謀臣也捉襟見肘,這是導致劉備爛招迭出的原因。如果換成諸葛亮,基本可以排除沒有章法的排兵佈局,那麼對陸遜來說所謂的戰機就不會出現,最終可能是「糧盡而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