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最近成為不少考古學家感到興奮的地方,因為這是一個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漢列侯墓園。這裡已經歷了5年的考古發掘,越來越多文物出土,展示於世人前,而且還似乎越來越精彩,因為考古現階段進入了最重要、最關鍵的主槨室清理階段。現代考古以往有一個說法就是漢墓十室九空,今次找到的海昏侯墓碩果僅存,多得東晉時期一次大地震。據史料記載,公元318年發生在豫章郡發生一場大地震,為海昏侯墓提供了天然屏障。使原來的海昏縣等豫章古縣淹沒到鄱陽湖中,讓海昏侯墓墓室坍塌,被地下水淹沒。由於當時人們不具備水下盜墓的條件,該墓得以倖免,直至2011年,有民眾發現有盜洞後,當局立刻制止,並請考古團隊挖掘,揭開漢代侯國神秘面紗。
為甚麼當時的墓穴大多都十室九空?原來三國時期的曹操有份盜。我們現時聽到的一個盜墓門派摸金校尉就是源自曹魏所設的軍銜。陳琳著有《為袁紹檄豫州》說: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曹操未統一北方時,勢力範圍很小,往往打下的城池很快便落入他人手中,軍隊很難休養生息,更不用說短時間籌到軍餉。事實上,當時軍閥四處殺伐攻戰掠城,成為了取得資源的最快途徑。曹操為解決糧餉問題,將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業上。
自西漢中期,文景之後,富裕人家厚葬成風,成為為曹操偷墳掘墓,盜取金銀財寶以充軍餉提供了條件。所以陳琳所指的發丘中郎將及摸金校尉這類專責盜墓的官職,就在曹軍裡應運而生。據史書記載,曹軍打到邊盜到邊,邊座隨葬品多就盜邊座。西漢一段時期的高級墓葬也成為發丘中郎將及摸金校尉的重點對象。到了近代網絡小說,也以摸金校尉作為盜墓門派的名稱。
根據陳琳檄文,曹操盜的應該是永城芒碭山的漢梁孝王墓群。三國時代曹操的兵卒,應該是第一批走進漢梁王墓葬的盜墓者。《水經註疏》中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寶數萬斤。曹操的部下進入墓室後看到了什麼,現已很難想像。據史料記載,曹操用從墓葬裡盜得的寶物,養活了手下的軍隊三年。
曹操可能因為盜墓盜得多,瞭解到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於是,曹操成為中國史上首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在公元218年頒布《終令》,提出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