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研究曹操DNA?
近日,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發佈了關於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稱已100%確定了曹操家族的共有基因類型。
曹操的身世一直是個歷史之謎,曹操墓尚未確認,沒有曹操本人的DNA,專家憑什麼100%確定其家族共有的基因呢?課題組負責人——復旦歷史系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韓昇和復旦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輝,回答了公眾的疑問。
此前,河南安陽「曹操墓」的真假曾引發社會廣泛爭論。如今,復旦公佈曹操家族的DNA研究成果,是否有借「曹操之名」博眼球、拉經費之嫌?
韓昇說,找曹操家族做研究,有科學的必定性,也有偶然因素。「用遺傳學技術研究歷史,世界很多國家都有成功的案例,但主要集中在史前,我們希望能夠把這個手段運用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正好在這個時候,河南安陽宣稱發現了「曹操墓」。「我們覺得,遺傳基因學手段,可以為曹操墓的真偽提供佐證,於是就嘗試去做了。」
而且,追尋曹操的基因「足跡」也相對容易。李輝解釋:首先,曹操家族是帝王家族,家譜記載比較全,如果隨便找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家譜,不是斷斷續續就是缺少記載,肯定沒辦法做研究;其次,曹操這個人由於歷史爭議性,所以假冒的人不多,客觀上保證了其家族後代的相對可靠;其三,曹氏宗族的墓葬集中,保存條件較好,材料豐富,所以幫助課題組很快找到了第一個切入口,確定了檢測的古DNA樣本。
憑什麼100%確定家族基因?
沒有曹操本人的DNA,專家憑什麼100%確定其家族共有的基因呢?
李輝說,要把曹操家族後人與近2000年前的曹操進行「親子鑒定」,鎖定曹操的DNA特性尤其重要。課題組從2009年起在全國徵集曹操後代(男性)的靜脈血樣本。採集對像包括79個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個夏侯、操等姓氏在內的男性志願者,最終樣本總量超過1000例。
與此同時,課題組專家對全國各地258個曹姓家譜(其中118部在上海圖書館)做了全面的梳理研究,並與史書和地方志參照,找到曹氏遷徙的線索。「比如曹氏各個分支的祖先以及現居住地與歷史記載上曹操後代的流向能不能相吻合。」韓昇說,經過這一步驟的研究,課題組篩選出了家譜記載為曹操直系後代的8個曹氏族群。
鎖定這8個族群後,再對他們的DNA進行檢測。「人類DNA共有30億個鹼基對組合成23對染色體和線粒體,男性獨有的、鹼基對也比較穩定的Y染色體是最合適的檢測對象。」李輝說,經過複雜的Y染色體DNA全序列檢測,最終發現其中6個家族屬於O2*-M268的基因類型,這6支O2*-M268類型樣本的祖先交匯點在1800年至2000年前,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
李輝認為,該基因類型非常罕見,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萬分之三。「因此,在法醫學上可以認定,他們是真實的曹操後代。」同時,課題組從曹操叔祖父曹鼎牙齒中提取的古DNA(上世紀70年代出土於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也屬於上述基因類型。根據史料記載,曹操之父是曹操祖父的養子,曹操直系後代與曹操叔祖父有同樣的基因類型,說明「曹操之父當年來自家族內部過繼。」李輝說。
人文內容能用科技手段解釋嗎?
發現曹操的DNA究竟有什麼學術意義?針對網民「拿著科研經費當兒戲,『吃飽了飯沒事幹』」的質疑,課題組專家表示,科學研究不是鬧著玩,或者功利性地為了幫人「認祖歸宗」,而是證明了一種跨學科研究的優勢和突破。復旦此次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從基因層面驗證了許多同姓人群在千百年前確實是一家。而生命科學和歷史學的跨學科合作,也將有助於更多歷史謎團的揭開。
「史學研究的終點往往是生命科學研究的起點,生命科學研究的結果又為歷史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證據。」韓昇說,在這次曹操家族DNA的研究中,課題組驗證了漢代丞相曹參的家族基因,與曹操的家族基因沒有關係,從而證明曹操是曹參後人的說法有誤;其次,民間傳說「操」姓是曹操後代改姓而來,經過基因驗證這兩個姓氏之間也沒有明確的遺傳關係;另外,研究還表明現有的「夏侯氏」基因與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從夏侯氏抱養而來的說法也不準確。
李輝表示,復旦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劃做一系列歷史人物的研究,比如孔子後代的基因類型分析,甚至是中國遠古時代的傳說人物,或許也能從基因學領域尋找到「蛛絲馬跡」。「人們一直認為堯、舜、禹是歷史傳說,通過現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檢測,或許可以改變這種說法。」
DNA考古靠譜嗎?
這次的研究中,復旦大學運用了古DNA鑒定。這種方式讓很多人覺得不靠譜。一直從事考古研究和節目的媒體人秦凌傑認為,人類經過多年遷徙和發展,基因可能會發生變化,DNA考古不一定準確。上海學者康棟東介紹,古DNA考古已基本在學界得到認可。採集古代骨頭的DNA也並不是簡單地表面提取,而是用特殊工藝從內部提取。早在1981年,中國科學家對馬王堆漢墓古屍進行了核酸分離與鑒定,就發表了首篇有關古DNA的研究報告。
曹操家族DNA的確定來自於樣本檢測之後的反推,六地相同DNA曹姓家族的匯合點可追溯到1800年前左右。這種方式科學嗎?中國盜墓史研究專家倪方六和亳州考古第一人李燦都認為,這種方法並不是百分之百完美,但符合科學研究的規律和嚴謹性,「科學研究本來就沒有辦法得出百分之百的結論,90%以上的可能性已經是很高的了。」
高陵考古方:拒將頭蓋骨送檢
此次發佈引起的最大爭議來自河南安陽曹操墓。據瞭解,這幾年,課題組李輝教授等人多次找到安陽相關部門,請求他們將頭蓋骨送檢,但屢遭拒絕。
針對復旦大學課題組首次100%確定曹操家族DNA,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曾參與曹操高陵考古工作的賈連敏稱,用DNA鑒定曹操家族是一個新思路和新方法,DNA鑒定古人是新興的考古研究方法,但目前其權威性並不能得到學術界的完全認可。比如現代人接觸到遺骸,就可能使得遺骸沾染了現代人的DNA。賈連敏還表示,不會對曹操墓內的遺骸進行DNA檢測,去和復旦大學的「曹操家族DNA」比對。
賈連敏說,復旦大學所做的是自然科學,他們不瞭解也不會去評價。
是否會將安陽大墓內的遺骸去和復旦大學的「曹操家族DNA」進行比對?賈連敏告訴記者,「以後不排除用新技術做進一步的鑒定,但是現在對復旦大學課題組的研究不瞭解,不做評價。」
曹姓後人:一筆寫不出兩個曹字
韓昇介紹,他們以安徽亳州為中心,對周邊省市進行了尋訪和考察,並結合歷史文獻資料記載情況進行了細緻研究。「從我們的研究結果看,安徽是迄今為止國內曹操後人最集中的省份,人丁最興旺。」韓昇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安徽境內的曹操後人主要分佈在亳州、舒城和績溪三地,另外6支曹操後人分佈在江蘇海門、廣東徐聞、江蘇鹽城、山東乳山、遼寧東港、遼寧鐵嶺等地。
本次曹操家族DNA發佈,確定了六支曹操後人,但亳州曹姓並不在此列。對於此,亳州曹姓後人有何看法?記者聯繫了亳州曹元村的曹同林。此前,他和族人一起參加了復旦大學血液採樣。以前他們都認為自己是曹操後人。他介紹,曹姓聚集地附近有一個曹堂廟,在曹姓族人中影響很大,但家譜中並沒有很完全的記載。老輩人曾說他們家族是從山西搬過來的,跟曹操有多大關係就不知道了。
「當然以科學研究為準。」曹同林說,大家的心態都很好,「一筆寫不出兩個曹字。」他說,族人們還是會用曹操的英雄故事來教育後人。
研究確定為曹操後人的舒城人曹友平則表示,曹姓分散各地,各過各的日子,並沒有因是否為曹操後人有所改變。
對話
記者:如果對曹操家族的研究得到驗證,是否可以將基因工程學推廣到歷史研究的其他方向?
李輝:但我們已經計劃用遺傳學來研究歷史。其實早在我們之前,世界上已經有不少成功的先例,但主要集中在史前時期,我們希望把這個手段往後延伸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
記者:接下來會有哪些計劃?
李輝:可以從三個層面來做立體的研究,一個是大的中華民族形成史研究,第二是做中華家族史研究,第三是做中國歷史人物的研究,從三個層面去建構整個中國古代的歷史。
我們總的目標是想做一個中華民族形成史的研究。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怎麼形成的,有多少民族融進來,他們怎麼融合,在各個地區形成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在民族的層面把中華民族的形成史用科學與歷史相結合的手段,以及跟人類學相結合的手段,做出一個全新的中華民族史。
有不少理論研究認為,遠古時期充斥著各種傳說,認為堯舜禹、黃帝、炎帝都是歷史傳說,而今天我們進行的研究,將驗證這種說法。
延伸閱讀
將探求孔子家族
基因類型
課題組的專家稱,曹操家族DNA研究只是個案,但其使用的創新技術,將被推進到更廣泛的領域。他們迫切地希望,可以用科學來揭示少數民族的基因構成和民族融合史。
李輝表示,復旦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劃做一系列歷史人物的研究,比如孔子後代的基因類型分析,甚至是中國遠古時代的傳說人物,或許也能從基因學領域尋找到「蛛絲馬跡」。「人們一直認為堯、舜、禹是歷史傳說,通過現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檢測,或許可以改變這種說法。」
「不過,我們還沒有得到孔家的授權,必須為他們保密,」李輝說:「因為這個涉及到科研倫理的問題。研究一個家族必須簽訂保密協議,所有的結果都是他們的隱私,只能由他們授權發佈,或者自行公佈。」
與此同時,在該研究課題的基礎上,一門由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共同參與的新學科——「歷史人類學」,有望在復旦大學產生。「遺傳學、人類學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來驗證歷史文獻的真實性。另一方面,生命科學、歷史學和人類學的跨學科研究,採用了相互印證、相互佐證的方法,為將來中華民族形成史、中華民族家族史以及部分重要人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思路。」韓昇說。
復旦大學校方表示,希望越來越多的跨學科研究成果能夠「倒逼」現在大學科研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的變革,以單一學科作為評估通道的模式得以逐漸打破。
課題組專家表示,對曹操後代的追尋,第一次從基因層面驗證了許多同姓人群在千百年前是一家的可能性。其間,生命科學、歷史學、人類學的跨學科合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安徽亳州:
「2億打造曹操故居」
沒有根據
近日,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發佈關於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的消息引發社會廣發關注。有消息稱,在研究成果中,已經確定還居住有曹氏家族後人的安徽亳州,欲投資2億元佔地4畝打造曹操故居。對此,亳州市方面回應,這一說法沒有根據。
「亳州本身就有曹操故居,因為沒有房屋建築,所以屬於遺址類,目前是市級文保單位。」亳州市文物管理處處長薛冰告訴記者,事實上亳州很早就有意向,效仿西安等地,以故居原址為中心,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做一些文化旅遊方面的拓展項目。
「但是這個項目一直處於謀劃階段,還沒有真正的支撐對象,至於投多少資金、誰來投、佔地多少更是沒有定論,2個億的說法顯然是沒有根據的。」薛冰說。
據介紹,上世紀70年代以來,文物部門先後在亳州譙城區境內發掘出了曹騰墓、曹嵩墓等近十平方公里的曹氏家族墓群,曹騰墓和曹嵩墓中只出土了部分文物,沒有人體樣本,只有「元寶坑墓葬」中發現兩顆牙齒。
薛冰告訴記者,復旦大學課題組在進行曹操家族DNA研究過程中曾兩次來到亳州進行取樣。第一次是2010年,課題組來到亳州,提取了居住在曹氏家族墓群附近村莊村民的DNA樣本,這裡有很多是曹姓族人和為家族墓群守墓的人。2011年,復旦大學再次來到亳州,在徵得亳州市政府和當地文物部門同意後,借走了從「元寶坑墓葬」中出土的兩顆牙齒進行研究。此外,課題組還在亳州進行了一些民間走訪和文獻調查。在此過程中,亳州市方面予以積極配合。
據瞭解。曹氏家族墓群位於亳州市魏武大道兩側,是魏武帝曹操家族墓群,時代為東漢,佔地約10平方公里,已發現50—60座墓葬,其中包括曹操祖父曹騰和父親曹嵩等人的墓葬,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