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之後,項羽便領兵西進,項羽入咸陽,燒阿房宮、殺秦王子嬰。又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等地,都城為南鄭(今陝西南鄭)。在此基礎上,劉邦自然不會滿意,於是和項羽展開了楚漢之爭。楚漢之,是指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對於劉邦來說,憑借巴蜀之地而奪取了天下。不過,在劉邦之後,劉備同樣佔據巴蜀之地,卻始終和曹魏、東吳三分天下。並且,在都城上,劉備選擇在成都定都,而不是漢中之地的南鄭。那麼,問題來了,同樣佔據巴蜀之地,為何劉邦定都漢中,劉備卻定都成都呢?換而言之,導致劉邦、劉備選擇不同都城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一
首先,對於漢高祖劉邦來說,之所以定都漢中,而不是成都,目的自然是為了方便進攻關中。在鴻門宴後,劉邦只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燬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以示再也無意東出,以麻痺項羽,從而暗度陳倉。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五、六月份,齊國王室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
同年11月,劉邦乘機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重返關中,很快擊敗章邯,迫降司馬欣、董翳。而這,無疑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如果漢高祖劉邦定都成都,而不是漢中的話,那麼因為距離的拉遠,想要悄無聲息的進攻關中,無疑是非常困難的。更為關鍵的是,從成都進攻關中的話,不管是兵力運輸成本,還是後勤補給壓力,都是比較大的。
二
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漢昭烈帝劉備來說,之所以選擇定都成都,而不是漢中,主要還是因為漢末三國時期的漢中,不適合作為都城。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在漢中之戰後,劉備奪取了漢中之地,從而進位漢中王,並在公元221年登基稱帝,正式建立蜀漢。
在劉備奪取漢中之地後,群雄逐鹿的局面已然結束,也即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格局完全形成。雖然蜀漢擁有益州、漢中之地,但是,在東漢十三州中,曹魏一家就佔據了大部分的州郡。儘管劉備的目標是消滅曹魏,匡扶漢室,可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曹魏實力數倍強於蜀漢,對於後者來說,首要目標其實是自保,而不是進攻曹魏。在此基礎上,如果定都漢中的話,蜀漢的滅亡時間將明顯提前。
三
相對於定都漢中,定都巴蜀之地內部的成都,則可以拉遠自己和曹魏之間的距離,並借助山川之險來進行有效的防禦。這體現在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中,鍾會大軍突破了漢中防線後,仍然無法順利直指成都上。另一方面,就漢高祖劉邦來說,在鴻門宴之後,項羽一共分封了十多位諸侯,尤其是在關中一帶,項羽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這就是「三秦」的由來。從項羽的角度來看,分封三個諸侯鎮守關中,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劉邦入關。
但是,因為關中之地被一分為三,這導致三個諸侯的各自實力,都是相對較弱的,從而給了劉邦各個擊破的機會。並且,劉邦的主要敵人項羽,雖然在整體實力上相對較強,但是,項羽定都彭城,也即劉邦和項羽之間還隔著不少諸侯,這無疑給了劉邦逐步消滅諸侯,進而壯大勢力的機會。如果劉邦一開始就直面項羽的話,他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了。
四
最後,回到漢末三國時期,劉備在建立蜀漢時,他和曹操之間已經在地盤上互相接壤了,從而沒有任何緩衝空間了。對於劉備來說,即便定都漢中,也很難從強大的曹魏手中奪取關中,這和劉邦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是截然不同的。並且,在漢中之戰時,曹操已經將漢中一帶的人口遷移走了,這導致漢中缺乏作為都城的客觀條件。早在公元215年時,曹操接受雍州刺史張既建議,為防止張魯東山再起,「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曹操除帶走了張魯家族,還下令遷徙漢中百姓數萬家到長安、洛陽、鄴城。而在漢中之戰時,曹操撤退的過程中,繼續將在漢中可控制的範圍內將百姓遷走。
因此,在漢中之戰結束後,劉備獲得的漢中之地,幾乎是一座空城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都城往往都會選擇人口相對稠密的地區,比如長安、洛陽等。現在,漢中已經沒有什麼百姓了,如果要在漢中定都的話,勢必要投入非常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比如遠距離徵調百姓建造都城,運送物資等。凡此種種,都會加重蜀漢的負擔,讓本就弱小的蜀國更加虛弱。而在秦朝末年,漢中之地較少受到戰爭的破壞,所以劉邦在漢中南鄭定都,無疑是比較容易的。綜合以上因素,同樣佔據巴蜀之地,漢高祖劉邦選擇定都漢中,而漢昭烈帝劉備則選擇定都成都,這是符合當時情況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