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蔣濟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縱觀三國人物,曾有無數英雄豪傑在史書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人中有許多是聞名後世的謀士參謀將領,比如關羽、張飛、周瑜、賈詡、郭嘉等等。然而我們也不應忽視,還有一些人其名聲雖不顯於當世,但他們同樣有著不輸於他人的才幹。子淵之前給大家介紹了許多蜀漢及孫吳政權的冷門人物,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魏國的蔣濟。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今安徽懷遠縣孔崗)人,曹魏後期名臣。蔣濟年輕之時在江淮一帶聲名遠播,曾任楚國計吏。在他和劉曄同往投效曹操之時,蔣濟因為急於表現,對著曹操就是一番高談論闊,反倒讓曹操覺得他有些誇誇其談。因此蔣濟最初並未得到重用,反而被曹操外放,後來做了揚州別駕。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經赤壁一役大敗而回,孫權借此良機親率大軍攻打揚州重鎮合肥。曹操已經損兵折將,哪有能力進行救援?在此緊要關頭,蔣濟展現出了他的高超才幹。原來,蔣濟特地派出三位使者前往合肥送信,故意讓其中兩人落入孫權手中。孫權得到使者的密信後,發現曹操已令大將張喜帶領四萬大軍前往合肥支援。驚慌失措之下,孫權也顧不上核實消息的真假,連夜撤軍返回江東,合肥之圍也因此而解。事實上,曹操雖然也曾派出張喜,但他身邊只有一千殘兵,又如何能解合肥之圍?經此一事,曹操發現蔣濟確有本事,便將他召回鄴城,並拜為丹陽太守,後擢升為丞相主簿兼西曹屬,與擔任丞相主簿兼東曹屬的司馬懿同為丞相府屬官。
除此之外,蔣濟還曾有多數次亮眼表現,這也是他能一直深受曹操信任的原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親率大軍圍攻樊城,不僅水淹七軍,還活捉魏國上將於禁。消息傳回許都,滿朝震動,曹操也生出遷都之意。這時蔣濟卻出面勸諫道:「於禁只是一員武將,他之得失對國家並無太大影響。孫劉聯盟雖然看似親密,但都是各懷心思。丞相不如對孫權許以重利,令其出兵夾擊關羽,樊城之圍必定可解。」曹操採納蔣濟的辦法之後,事情確如後者所料,關羽兵敗被殺,樊城之圍也因此而解。
由於能力出眾又忠心耿耿,蔣濟歷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但沒想到他在晚年時卻因一次無心之舉,間接葬送了曹魏政權。在魏少帝曹芳當政時期,大將軍曹爽受命輔政,權傾朝野。正始十年(公元249年),為遏制曹爽之勢,蔣濟聽從司馬懿建議,配合後者發動「高平陵之變」,軟禁了曹爽等曹氏宗親。在此期間,蔣濟還寫信給曹爽,勸其交出兵權,稱此舉只是為平衡朝政所為,斷不會害其性命。不料在曹爽交出兵權之後,司馬懿卻以曹爽謀反為由將其三族盡皆除去。蔣濟為此自責不已,事後司馬懿欲封賞於他,也被他婉言相拒。不久,蔣濟憂憤去世,司馬氏則徹底攬權,曹魏政權不久便走向滅亡。
縱觀蔣濟一生,他胸懷韜略又擅長審時度勢,為曹魏政權可謂奉獻一生心血。不曾想蔣濟晚年關心則亂,因此受司馬懿蒙蔽,這個無心之失最終給曹魏政權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不過客觀地說,蔣濟一生功大於過,而且「素有眾望,不在陳群之下」,晉人陳壽在撰寫《三國誌》時特意把蔣濟和郭嘉等人放在一起作傳,可謂是予以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