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失守蜀漢形式急轉直下 劉備為什麼還選擇稱帝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荊州失守蜀漢形式急轉直下 劉備為什麼還選擇稱帝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備稱帝,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從荊州失守後,蜀漢的形勢開始急轉直下,而此時的劉備卻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即選擇稱帝。而且當時的大環境也不容樂觀,一方面是劉備在政治上失去了高度,一直以來劉備都自詡為漢室宗親,但劉備在佔領荊州後立即佔領了益州,面對的是同屬漢室宗親的劉璋,劉備的行為沒有得到任何支持。二是漢獻帝劉協退位,曹丕以禪讓的方式獲得了正統王朝的權力,這也意味著漢室已不復存在,既然都不存在了,劉備興復漢室又從何說起呢?

首先看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表面上曹操討伐張魯奪取漢中,實際上卻是針對馬超和韓遂在西北部的軍事行動,但這也還是讓劉璋不敢輕舉妄動,於是便請劉備自衛。可是沒想到劉備進益州後並沒有立即行動,而是不停地要糧和兵馬,劉璋因心存畏懼而只給了一半,劉備以此為借口發動攻勢奪取益州。

而且這也自然而然地造成了益州人的不滿,在劉備稱帝后的內亂中引發。據《三國誌》記載,「漢嘉太守黃元聞先主疾馳,舉兵拒守」,並且這一次的反叛影響甚大,直至後來平定。這一方剛剛結束戰爭,就在益州南部的雍闓便聯合高定等人一起反叛,而對劉備更是威脅最大的是他們打著孫權的旗號,可見此時的益州局勢一片混亂。而這次反叛影響之深,直到劉備死後都沒有平定,直到後來諸葛亮南下收復孟獲才算結束。

劉備失去了益州的支持,失去了法理上的合法性。漢獻帝劉協被迫退位,但並未遭到迫害,而是得到了曹魏的妥善保護,地位僅次於曹丕,被封為山陽公,安享晚年。有人說,劉備不知道漢獻帝劉協是死是活,所以劉備先是追諡為漢獻帝劉協,然後決定稱帝。但是我認為劉備是明知故犯,為了維護合法性不得不謊稱漢獻帝劉協已經死了。

這麼說,稱帝的後果是如此嚴重,為什麼劉備還堅持這樣做呢?

實際上答案可以在隆中對之中找到,隆中對的戰略簡單來說就是幾個步驟,第一是拿下荊州與益州,第二是等待時機,第三是從益州與荊州分兵。但襄樊始終掌握在曹操的手中,而且也是進入關中的必經之路,所以襄樊遲早也要一戰。但是,令劉備意外的是關羽之死和孫權的叛變,導致隆中對計畫直接破產,蜀漢更是失去了荊州的控制權。別說要發動襄樊之戰,就是要入主荊州也不可能。

因此,劉備擔心的是,失去荊州後,將如何發展?為強調合法性,劉備選擇了漢中之戰後為王,還是漢中之王。理由沒有他,一是漢中是西漢的龍興地,二是劉邦在這裡建立了漢朝,二是稱王以獲得與曹操相同的地位,所以劉備必須這樣做。並以稱帝為前提,滿足北伐曹魏,興復漢室。唯有自己稱帝,才能否定曹魏的正統性,還可以表達自己的身份和討伐意圖,以重建漢朝,而非割據一方稱王稱霸。

但是,劉備稱帝實際上並沒有給他帶來現實利益,反而帶來了更多的弊端。以漢獻帝劉協時的衣冠楚楚事件為起點,劉備自己可以打著漢獻帝劉協的旗號去討伐曹操,也可以坐實曹操的國賊身份。但是劉備名義上還是漢獻帝劉協的臣子,臣子取代了皇帝,那麼國賊是誰?

與此同時,益州內部問題同樣複雜,劉璋在失去益州後,被派往荊州,但荊州失守後劉璋又被派往東吳,這就引起了人們的不滿,認為劉備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益州牧,從歷史上看也不是劉焉和劉璋的後代,那麼劉備的佔領屬於武力奪取。正因如此,劉備的內訌才不斷發生,而孫權的存在又給劉備帶來了太多的影響。

獲得劉璋之後,孫權公然宣稱劉璋才是正統的益州牧,並以此牽制劉備。由此引發的一系列事件,如造成張飛死亡的范疆、張達二人,殺死張飛後,並非投降曹魏,而是投降孫權。可以看出,劉璋是東吳的一員,還是益州的一支豪族的一員。

因此,劉備迫不及待地稱帝只有兩個目的:一是維護自己的合法性,二是為討伐曹操製造借口。但是同樣由於劉備的稱帝,也給蜀漢帶來了危機裂痕,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蜀漢才逐漸走向衰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