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上古九州之一,上古九州之一。相傳大禹成功治水後,把「天下」分為九州(也有黃帝始創「九州」之說),於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漢地的代名詞,分別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三國時期的荊州是怎樣的存在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三國網小編一起看看吧。
漢代時,荊州又是十三州之一,分別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涼州。
據《漢書·地理志》所描述,荊州範圍包括當今的湖南、湖北全境及河南南部地區。
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荊州也是一個被世人所熟知的地名,在荊州這個地方,發生了許多典故,比如我們熟知的「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關羽大意失荊州」等。
實際上,荊州有可能是三國時代最模糊的一個地理概念,時而指一個州,時而又指某一郡、某一縣。
東漢時的荊州,轄七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 於是荊州共轄九郡,即所謂的「荊襄九郡」。
東漢時的荊州治所最早在漢壽(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今湖北襄陽市)。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領荊州牧,移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劉備「借荊州」後,又移治江陵。
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包括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兩湖平原又稱兩湖盆地,北有漢水、大洪山,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九嶺山,形成天然屏障。兩湖平原盛產水稻,自古就有「湖廣熟,天下足」之稱。
荊州相當於北方的中原,四通八達,北有南陽、南有嶺南、西有巴蜀、東有江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魯肅也曾對孫權形容荊州的險要和富饒:「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下,外帶江漢,內阻山險,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安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矣。」
荊州重要的城市也有4個,分別是北面的江陵、南面的衡陽、西面的夷陵、東面的夏口。其中,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東沿江而建,長江對於荊州的意義在南北方向可作為抵禦北方的屏障,在東西方向可作為連通荊州的通道。
赤壁之戰後,孫權得到夏口,為了加強防禦, 孫權在夏口附近修築武昌城,後來武昌和夏口(漢口)合併為一個城市,即為武漢。
江陵是荊州的治所,也是荊州的重心,因「地臨江,近州無高山, 所有皆陵阜」而得名,東吳大將甘寧也曾對孫權說:「江陵之得失,南北之分合判焉,東西之強弱系焉。」
《讀史方輿紀要》也稱:「劉表收之,坐談西伯;劉備假之,三分天下;關羽用之,威震中華;孫權有之,抗衡曹魏。」
荊州既然在三國時期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自然會引起勢力雄厚的各路諸侯爭奪,從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開始,天下大亂後,劉表最早擔任荊州牧,從190年至208年一直割據稱霸於荊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後,率大軍南征荊州,只是未到荊州時,劉表病死,其次子劉琮接任荊州牧。
當曹操兵臨城下時,劉琮在蒯越、韓嵩及傅巽等人的勸說下,投降於曹操。當時劉備正駐軍於樊城,得知劉琮投降的消息後準備撤軍到江陵繼續抵抗。
曹操知道江陵儲備有軍用物資,擔心被劉備先佔據江陵,親自率領五千虎豹騎精銳騎兵,在當陽的長阪坡追趕上了劉備,大戰之後,劉備戰敗,逃到夏口的劉琦之處。
曹操遂進軍江陵,於是,除了江夏外的荊州郡縣全部歸降,曹操佔據荊州。
曹操乘機要一舉掃滅江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孫權接受諸葛亮和魯肅的勸說,決定聯合劉備抗衡曹操。
於是,同年十二月,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一場大戰「赤壁之戰」爆發,曹操的連營戰船被火燒了個精光,曹操從華容小道倉皇逃回江陵。隨後,曹操留下曹仁鎮守江陵,自己率殘部回到了北方。
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分荊州:曹操佔據南陽、南郡二郡;兵力投入最少的劉備反而佔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獨佔江夏郡。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得南郡,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江陵(南郡治所)。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後,孫權採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荊州部分(僅指南郡,治所江陵)「借」給劉備,於是劉備佔有荊州絕大部分地盤。
劉備借荊州時曾答應孫權,待自己取得巴蜀之後歸還荊州,但是,劉備在真正奪取巴蜀之後,卻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拒絕歸還荊州。
荊州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尤其是控制著長江上中游,對於江東的孫權來說,不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始終有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
建安二十年(215年),盛怒之下的孫權派呂蒙率2萬士兵去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得知,急忙率軍從巴蜀趕回荊州,配合關羽爭奪三郡。
東吳的魯肅單刀赴會,當面嚴厲譴責關羽。同時,曹操又進攻漢中,劉備擔心巴蜀有失,遂與孫權講和,最後雙方談判達成協議: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湘水以東的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荊州的問題暫時得到緩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受到劉備奪取漢中的鼓舞,自己率軍北伐發起「襄樊戰役」,曹操派於禁和龐德率軍前去救援。八月,漢水暴漲,關羽「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都有遷都的打算,以避關羽的鋒芒,最後還是聽從了司馬懿和蔣濟的建議,聯合東吳的孫權夾擊關羽。
而江東方面,呂蒙也勸孫權趁關羽北伐之機,襲擊江陵,以佔領荊州,孫權同意。於是,呂蒙詐病,年輕的陸遜接替呂蒙,表面上對關羽恭恭敬敬,讓關羽失去防備,撤掉江陵的大部守軍去支援襄樊前線。
結果,呂蒙「白衣渡江」,奇襲江陵,順利奪得江陵,並對城內百姓秋毫無犯。接著又兵不血刃,襲取劉備統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大後方的失陷,讓關羽驚慌失措,最後敗走麥城,十二月,關羽及關平、周倉都被東吳的潘璋部下馬忠擒獲,押送至江東後被斬首。孫權與曹操瓜分荊州。
劉備得知荊州失陷關羽被害後,於兩年後,起大兵討伐孫權,結果在「夷陵之戰」中,又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而回。至此,孫權獨霸荊州大部之地。
直到280年,西晉滅吳,三家歸晉,天下又恢復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