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有何特殊之處,為何三國互相爭奪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荊州有何特殊之處,為何三國互相爭奪呢?

荊州最初由劉表統治著,後來成為魏蜀吳爭相佔領的一個地方。到底荊州有何特殊之處,引得東吳國盡全力奪取它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魯肅投奔孫權

魯肅生於公元172年,逝世於公元217年。魯肅的家庭背景十分不錯,他生於士族家族,家中的糧食充足,在周瑜前來借糧食時更是毫不猶豫地借了他所擁有的一半的糧食給他。在東漢末年,漢室逐漸衰微,地主也瘋狂併購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民不聊生。在這樣門前有凍死骨的動盪時期,多地都爆發了起義,其中最著名的有黃巾起義,此次起義嚴厲打擊了東漢皇室朝廷。魯肅在這樣的時期並沒有像其他地主一樣極力壓搾百姓,反而大量賣出土地,把自己的錢財用來救濟貧苦的人們,他的這些行為讓周圍的百姓都十分感動,其聲望漸高。

時任居巢長的周瑜聽聞魯肅的大名,於是帶人前來拜訪他,想要向他借一些糧食。當魯肅毫不猶豫就借出一大兜糧食時,周瑜堅信此人不是一般人,便主動與他結交起來,兩人於是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當各路豪傑紛紛起義,戰事就要殃及魯肅所居住的地方時,為了避免戰亂,他帶領全家去往東城逃難。東城當時是袁術所管轄的地方,他聽聞魯肅要來,便邀請他任東城城主的職位。而魯肅內心明白袁術並不是幹大事的人,便謝絕了他的邀請,打算繼續南遷去往居巢投奔周瑜。在這一路上,魯肅還遭到袁術派兵阻攔,他對這些阻攔的士兵說:「男兒們,如今天下大亂的局勢你們也是知道的,有功,得不到任何賞賜,無功,亦是得不到賞賜,你們何必要阻攔我呢?」最後魯肅順利到達居巢和周瑜見面。

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周瑜投奔孫策,魯肅也許想要和有志青年共事,也跟著他一起投奔孫策。孫策見到魯肅以後,十分欣賞他。而沒過多久魯肅的祖母去世了,他只得回到東城給祖母辦喪事。其間,魯肅的好友劉曄寫信給他,談到:如今天下大亂,各方勢力蠢蠢欲動,以你的聰明才智尤其適合在當今時局幹一番事業。你趕緊接走母親離開東城,我聽聞鄭寶在巢湖擁有一萬多著名將領士,那裡是個富饒之地,許多人都投靠依附他。現在還有人不斷地去投靠鄭寶,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你也趕緊前去吧!魯肅採納了劉曄的建議,安葬完祖母的喪事後,馬上要去接母親一起去投靠鄭寶。而很巧的是,魯肅的母親並不在東城,周瑜已經將她接到了吳郡。魯肅只得前往吳郡,他也把劉劉曄的建議一五一十向周瑜道出了。周瑜當然不希望有識之士去投奔別的勢力,於是對他說:「曾經馬援答覆光武帝時說:當今局勢,不僅君主可以選擇臣子,臣子也能夠選擇自己的君主。現在吳國孫權掌握權力,孫權廣納天下賢才義士,如今也仍然求賢若渴。並且我聽聞古人的神秘論道,取代劉氏的一方勢力必定起於東南,觀察形勢後,我看必定能夠在東南成就一番帝王基業。如今正是有識之士依附英傑豪士的時代,正是如此我才來到這裡,你不需要理會劉曄的話。」

魯肅成為吳國的一名謀士參謀

周瑜說完那一番話後,立即將魯肅推薦給仍在吳郡的孫權,公元200年時孫策已去世,他的弟弟孫權繼承了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打下來的東吳國基業。周瑜告知孫權,魯肅是個有才幹且氣度不凡的人,一定能夠幫助輔佐東吳國成就大業,並且建議孫權應該網羅天下英才,讓他們為己所用,不要讓他們投靠到其他人的陣營之中,這就會對他們產生很大威脅。孫權與魯肅見面後,二人交談甚歡,在宴會結束後,孫權還悄悄領著魯肅單獨對談。

孫權對魯肅說到:「當今天下的形勢您也看到了,戰事紛飛,漢室逐漸衰微,民不聊生。而我如今繼承著重大的吳國基業,想要建立起像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你如今歸附於我,有什麼建議指點一番可以使我建立功業呢?」魯肅思考後回答他:「過去漢高祖也想要輔佐義帝的基業,可項羽卻加害義帝,最後企圖挽回基業的想法沒有能夠繼續下去。如今曹操就如同項羽,而您怎麼能夠像齊桓、晉文那樣呢?依臣之見,漢室傾覆已經無可挽回了,曹操一時之間也無法清除掉,您可以在這段時間裡在江東站穩腳跟,如此也不會招來事端,因為這會兒北方正值多事之秋,我建議您可以趁著大亂的時局,討伐黃祖、進軍劉表,盡全力佔有長江以南的全部土地。隨後觀時局建號稱帝,進而再奪取天下,這過程如同高祖建立漢室大業啊。」而孫權卻說:「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意思是他只能盡力去輔佐漢室,魯肅所說的建號立國大業不是他所能達到的。由此可見,孫權早期是較為膽怯的,並沒有要用東吳國來取代漢室的想法,史料上沒有記載當時魯肅的反應和想法,實際上魯肅也許內心會不甘,因為他是個有大謀略和遠大志向的人,輔佐英雄豪傑建立一番大事業,一直是他的理想。東吳國的張紹認為魯肅不夠謙虛、謹慎,為此而多次詆毀和非議他,但孫權並沒有放在心上,仍然很喜歡魯肅,還十分器重他時常贈與他財物,使得魯肅的富有程度和從前一樣了。魯肅作為東吳國一名謀士參謀,也常常參與到重大國事的討論之中,他每每也能夠提出有用的想法來,讓人刮目相看。

魯肅堅持抗曹

在公元208年時,孫權命周瑜帶兵攻取江夏,將太守黃祖殺掉,進而攻奪荊州。曹操聽聞此事很快就坐不住了,他本無意顧及南方勢力,而如今卻害怕東吳國攻下荊州後勢力漸強,威脅到他,於是曹操帶兵立即南下,在南陽聚集大量兵力。隨後一個月,荊州統領者劉表病死,魯肅趕緊向孫權進言道:「荊州與我們吳國相鄰,順利北上可達北方大地,外部接連江、漢,內部有山陵相隔,地勢起伏,土地廣闊,百姓富足,是一片非常好的地帶,如果能夠將這塊土地佔有,就是打下了稱帝建國立業的基礎啊!現下劉表已經去世,他的兩個兒子又一向不合,軍隊也分成兩個陣營······我請求前去荊州弔喪劉表,並勸說劉備安撫劉表的兩個兒子,再不速去,恐怕曹操就在我們之前把這件事做完了!」孫權沒有阻止他,同意他前去荊州做這件事情。

(孫權劇照)

而當魯肅剛剛抵達夏口時,聽聞曹操早已向荊州出兵了,他火速前往南郡,卻沒想到還是晚了一步,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將荊州獻出。魯肅冷靜地思考後立即去找劉備,見到劉備後便向他說明了自己的使命,隨後二人共商大事,分析當今的時局。魯肅詢問他下一步作何打算,劉備回答說準備去投靠蒼梧太守吳巨,魯肅對他說此人不過一介俗人,成不了大事,然後向他推薦了東吳國,並列出了孫權的優勢和江東的實力,勸他與孫權合作,聯合抗曹。劉備聽了魯肅的建議後,認為此計劃可行。並且諸葛亮此時也在劉備身邊,魯肅又是諸葛亮哥哥的朋友,從此諸、魯二人結交成為朋友。

劉備隨後帶領軍隊進駐夏口,諸葛亮則跟隨魯肅前往柴桑會見孫權。而此時的孫權面臨著重大的抉擇,如今曹操大兵南下,收取了劉表的軍隊後實力更加強勁,東吳國大臣們多數持投降的意見,認為東吳國沒有辦法與曹操的幾十萬大軍抗衡,不如投降減少傷殘。如今形勢危急,曹操很快就下戰書向孫權宣戰,挾天子以令諸侯,想用幾十萬大軍的噱頭嚇退東吳國。實際上東吳國確實被嚇怕了,孫權此時也拿不定主意,而魯肅堅持抗曹的主張,並跟孫權說明了他已經聯合了劉備的勢力,可以一同抵抗曹操的大軍。魯肅繼續勸孫權抗曹:「方纔那些大臣的建議實在是令人失望,您不必與他們共同謀劃大事。我等當然可以迎降曹操,之後他也會送我回家鄉,能夠做個小官生活也無憂,可是您卻不同,若您投降了他會怎麼對待您呢?希望您謹慎投降,做出明確的決定,莫要聽那些庸臣的話。」

孫權聽取了魯肅的意見,隨後又將周瑜召回,周瑜和魯肅一樣也支持聯合抗曹、反對投降,有了周瑜的加入和勸說,孫權終於下定決心聯合劉備的勢力一同抵抗曹軍。此次重大的戰役由周瑜主持,魯肅輔助周瑜一同出謀劃策。他們首先將曹操的大批軍隊困在夏口附近的烏林之中,由被動變為主動,然後在一個起風的日子裡放一把火將曹操的軍隊和船隻等燒燬,收取他們的糧食和物資、人力,最後繼續追擊曹操,大敗曹軍,曹操落荒而逃。

荊州後續

赤壁之戰勝利後,孫權對魯肅更為器重和信任了。當時劉備派人來見孫權,請求借荊州,這個請求讓孫權十分為難。呂范等人勸孫權將劉備扣留,周瑜雖然遠在外地,也寫信給孫權表明這個意思。而魯肅卻說此時荊州人心不穩,曹操又過於強大,建議先讓劉備在荊州安撫百姓,如此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而我們也多了一個戰友啊!孫權同意了魯肅的的提議,將荊州借給了劉備,據說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後大為震驚,正在寫字的筆都驚訝得掉落在地。

劉備借得荊州後,命令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出兵攻打益州,最後成功佔領益州。此時魯肅受孫權之命去找劉備一方要求歸還荊州,卻遭到劉備拒絕,孫權聽聞劉備出爾反爾後大怒。魯肅一直致力於與劉備一方和解,採取講和的態度,但他在公元217年時去世。最後孫權趁劉備攻打曹操之時派兵偷襲荊州,留守荊州的關羽被殺害,東吳國成功收回荊州土地。

荊州乃三國所爭取的要地

三國時期的荊州面積廣闊,包含著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陽郡七個郡,地跨河南、湖北、湖南和廣西。荊州最初為劉表所有,佔據了幾乎整個荊州,治所為襄陽,荊州左邊與劉璋相鄰,右邊與東吳相接壤,北邊有張魯和曹操,可謂是能夠四面抵達的要地。荊州是蜀漢、東吳和曹操都想要佔領的地方,諸葛亮曾經對劉備建議奪下荊州,魯肅也對孫權說盡力拿下荊州,由此可見,各方勢力都不肯退讓,於是才有了赤壁之戰和後來的東吳、蜀漢爭奪荊州。三國謀臣魯肅為什麼要勸孫權奪荊州?荊州的地理位置優越,大家都不想退讓,魯肅自然也能想到如果奪取荊州了荊州這塊寶地,做什麼事情都順手許多,也能壓壓曹操的勢力。可如果荊州被曹操佔領,後果不堪設想,曹操將會擁有天下大部分土地,其他國家就岌岌可危了。但魯肅沒想到的是,劉備竟然不肯歸還荊州,實在是他的失策。劉備借到了荊州後,又順利拿下益州,其勢力逐漸強大,魯肅此時依然不主張跟劉備翻臉,他認為只有和劉備保持合作才有可能打敗曹操,建立功業。但他的願望最終也沒能實現,在他去世之後,孫權就奪回了荊州與劉備一方翻臉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