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既然劉備願意攜民渡江,為何在曹軍趕來時要逃走?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著往下看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完北方之後,他略作調整,就此率領大軍南下,打算接著勝利的勢頭攻入荊州,並逐步蠶食南方。當時荊州劉表病逝,劉表的次子劉琮在蔡瑁等人的扶持下成為了新的荊州牧,然而劉琮此人羸弱不堪,他畏懼曹操的戰爭能力,為了避免戰敗被俘,他在荊州本土大族的勸說下出城投降了曹操,荊州就此淪陷。只不過劉琮擔心身在新野的劉備會斥責自己,因此在自己投降時並沒有通知劉備,等劉備得知荊州淪陷的消息時,曹操的軍隊已經來到了宛城附近,為了避免被曹操擊敗,劉備只能率眾向南逃走。
而得知曹軍來襲後,荊州的很多百姓自發地跟隨劉備一同南奔,劉備不忍心拋下他們,只能讓他們跟隨自己逃亡。但由於這些百姓行軍速度太慢,因此劉備帶領的軍隊只能日行十餘里路,進度十分緩慢,就此在長阪坡一帶被曹軍追上。由於劉備軍隊中大多為百姓而非軍隊,因此在曹軍的一輪進攻下,劉備的軍隊被擊潰,一時間戰亂波及到了百姓這邊,而劉備則在數十位騎士的護送之下逃離了戰場。有人認為,劉備雖然攜帶百姓渡江,但在遇到曹軍時卻自己逃走,這是在將百姓當盾牌使喚,並非真正的仁義,那既然劉備願意攜民渡江,為何在曹軍趕來時要逃走?他是假仁義的小人嗎?
事實上,劉備當時之所以會逃走,絕不是因為劉備的本意是將這些百姓作為盾牌阻擋曹軍,畢竟劉備在逃離襄樊時,他完全可以拋下民眾,帶著少量精銳騎兵日行百里,就此佔據江陵,抵抗曹操,或者是他帶著百姓一日走數十里,不顧老弱病殘,等曹軍先鋒追上來時再冒著被殺的風險逃命,但當時劉備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讓自己不多的將士阻擋了曹軍,直到打不過的時候才無奈逃走。
而劉備之所以會逃,是因為他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但他更是一位仁義的君主,畢竟政治家大多會選擇自己佔據利益的選擇,但劉備卻因為重視「人和」而差點被曹軍擊潰,因此劉備此舉絕不是惺惺作態,收買人心,而是劉備甘願與百姓同敗的大無畏精神。
筆者認為,劉備攜民渡江絕不是做做樣子,而是他真心實意的為民考慮,因此劉備是真仁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