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作為歷史人物最早有文獻記載也最可信的是陳壽的《三國誌》。在《三國誌·魏書》、《三國誌·蜀書》和《三國誌·吳書》中分別都有關羽的相關文獻資料記載。下面三國中文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例如,對「關羽留守下邱」一事,在《魏書》和《蜀書》中重複寫到多次。從《三國誌》歸納來看,關羽的事跡主要有亡命琢郡、追隨劉備、委寄曹操、刺顏良、辭曹歸劉、南投劉表、爭搶地盤、獨守荊州、北伐襄樊、痛失荊州、身死臨沮。
筆者主要從關羽的勇武、忠義和傲慢自滿等角度來展示歷史中真實關羽的形象。
1.勇武的關羽關二爺
除《三國誌·關羽傳》本傳提及之外,在《三國誌·魏書》和《三國誌·吳書》許多地方都提及關羽的勇猛。
關羽一生的戰鬥主要表現在鎮守荊州和北伐襄攀,並取得輝煌的戰績。在此之前,於萬軍之中刺顏良可謂把關羽的神勇描繪得淋漓盡致。
在赤壁之戰中,歷史文獻中沒有直接記載關羽征戰,但在《三國誌·先主傳》說到「差池在後,將二千人與羽、飛俱來,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所以這也證明關羽參加了戰鬥。
在留守荊州期間,關羽首先趕走了孫權派到長沙、貴陽、零陵三郡的官員。孫權此時坐鎮陸口,節度諸將爭奪荊州一路命令魯肅統軍萬人屯駐益陽,以抵禦關羽另一路飛書召呂蒙,放棄攻打零陵,趕赴益陽增援魯肅。後來戰爭沒有發生,而是吳蜀雙方達成「湘水協議」。
後期的戰役最著名的是北伐襄樊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圍曹仁,威鎮華夏,曹操「以漢帝在許,近賊,欲遷都」。關羽後來遭到曹仁與徐晃內外夾擊攻解了樊城之圍,關羽被迫退軍,功敗垂成,令人歎息。
《關羽傳》記載「羽望見良摩蓋,策馬刺良齡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再如刮骨療毒,體現的是關羽勇敢超常和無所畏懼的大丈夫豪邁氣概。
《關羽傳》記載「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掀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史書文字精短,但關羽超乎常人的勇敢的形象卻表現得驚心動魄,這是醫生對關羽的贊語。
再看魏國和吳國的將領對關羽勇猛讚歎的話語特別多,如程星、郭嘉、劉嘩和周瑜等都對關羽的勇猛善戰流露無遺。
總之,關羽的能力在當時就得到認可,勇武善戰,取得巨大的戰績,為劉備建立蜀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且在人格魅力上也表現了那種無所畏懼的、勇武的英雄氣概。
2.忠義的關羽關二爺
據史書記載,關羽不僅武勇善戰,而且忠肝義膽。在國家危難時刻,關羽的這種忠義思想曾經激勵了無數的愛國仁人和民眾為國盡忠的情懷。「忠義」精神流芳千古,影響深遠。
關羽碑記是隨著關羽事跡的廣泛傳播和信仰而興起的。現存最早的碑文是唐朝董誕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年的《重修玉泉關廟記》。主要記載了關廟的重修過程,簡要講述了關羽一生中重大的功業,如「孟德避其銳」等,讚揚關羽「生為英賢,段為神明」。
在宋代的碑文中大都是對關羽的忠義的旌揚。南濤《紹興一重修廟記》,此記避免了一般先介紹關羽名字和籍貫的開局,而是從關羽所處的特定歷史來入手,把關羽的忠義寓於他的南征北戰的功績之中,「王之行事,載於史冊,若皎日之明,如高山之聳」。南濤冀望關羽的神能安邦福民,「神既能安,人受多福。」
金元兩代對關羽碑文的撰寫都高度重視,特別是到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他們更加注意民族紐帶的聯繫關羽的忠義思想。
元代郝經是大儒之後,曾跟隨元世祖忽必烈統師獻策攻伐南宋,但郝經是山西陵川人,深知關羽的忠義在漢人心中的地位,所以他撰寫《重建廟記》中除了讚頌關羽的忠義之外,還寄寓了元代的統治者要善待百姓,祭拜關公,「千載之下,仰慕而猶若也,況漢季之遺民乎」。
至於明清兩代,因為明清兩代,文人的廟記與國家的崇祀相呼應,將關羽的人性演繹到儒家至聖的高度。
例如,建安五年公元年,劉備被曹操打敗,關羽在下那被曹操生擒。曹操為爭取得到關羽,拜他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當時,曹操正與袁紹在官渡對峙。袁紹派顏良進攻白馬,曹操於是派張遼和關羽為先鋒進擊顏良。關羽望見顏良摩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軍將士親眼目睹了關羽的武勇和威風。
後來,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即刻準備離曹重回劉備身邊。曹操察覺後,派張遼去試探關羽。當得知無法挽留時,曹操對關羽厚加賞賜,企圖留住關羽。但是關羽卻把所有的賞賜物盡數封存留下,並書寫了一封辭別信,然後投奔劉備而去。曹操的左右和部下想追擊,曹操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關羽重情惜義、赤膽忠義的思想給曹操和曹操的部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這是關羽對曹操恩遇的報答,表示的是自己的另一種「義」。
3.傲慢自滿的關羽關二爺
關羽的性格主要體現為剛愎自用,傲慢自大對待下屬和同僚也是如此。
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三國誌》卷三六《關羽傳》
乃罵曰「貉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三國誌》卷三六《關羽傳》
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三國誌》卷四一《費詩傳》
性格決定命運。關羽作為武將,有一種天生的暴躁脾氣,有一種有話就要說的耿直,有一種有罵就吐的痛快。在簡短的言語中頻率最高的兩個詞語是「怒」和「罵」。
一是怒對孫權為子求婚之事,這怒中帶有侮辱性的語氣,形象地描繪出當時關羽的怒氣衝天,不可遏止。
二是對劉備的話有時也含有些許的責怪。「蜀記曰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及在夏口,飄飄江諸,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備曰`是時亦為國家惜之耳若天道輔正,安知此不為福邪」,關羽說這話意思非常明白,如果當時兄長聽我的話,殺了曹操,就沒有今日的禍患,所以在對劉備表示不滿的同時,還帶有些許的責怪。
三是因為「恥以黃忠為伍」之事。關羽言語是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今其實可以發現,關羽在把自己看作大丈夫時,難道黃忠就不是男子漢嗎所以關羽說的話是只除痛快就不計較後果的。
這一「怒」一「罵」,真實的關羽形象就展露無遺。
小結
歷史人物關羽,以勇武最為後人稱道,是以名臣虎將載入史書的。歷史中真實的關羽,有優點,也有缺點,並且都是比較明顯的。陳壽作為一個史學家,真實地記載了關羽形象的多面性。
其表現有四:
第一,關羽的「義」不只表現為「恩義」,而且還表現為「忠義」。
第二,關羽身上的優點有勇猛、知恩圖報、忠於劉備、多智等。
第三,關羽性格中也有不少缺點剛惶自用、驕傲自大,缺乏必要的政治斡旋手段,對部下刻薄。
第四,關羽缺乏作為一個領導者所具有的戰略大局觀和全面觀。
所以歷史文本中的關羽形象是勇武的、好色的、驕矜的、好謀的、忠義的,是客觀真實的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