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和魏延都是違抗軍令的人 諸葛亮為什麼殺陳式而不敢找魏延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陳式和魏延都是違抗軍令的人 諸葛亮為什麼殺陳式而不敢找魏延呢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陳式和魏延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個情節出自《三國演義》,在史書中並沒有諸葛亮殺陳式這件事。《三國演義》第一百回:漢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陣辱仲達,其中有這個情節。說的是司馬懿和曹真出兵西蜀,半路因連綿雨季而退兵。諸葛亮兵分兩路追擊。其中陳式、魏延、張嶷、杜瓊各領五千人馬出萁谷追擊。

而司馬懿和曹真賭賽,料定蜀軍必定追趕,預先做了準備。在四將出萁谷的時候,諸葛亮又派鄧芝前來傳令,讓不得輕進。陳式和魏延都質疑諸葛亮的決定,陳式率領自己的五千人馬率先出谷,結果被司馬懿的伏兵包圍。雖然有魏延接應救出,可只剩下四五百殘兵。

諸葛亮到來之後,追究責任。陳式說出谷輕進的事是魏延教的。諸葛亮不聽,說陳式「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將令已違,不必巧說!」喝令將陳式斬首示眾。

首先分析魏延和陳式的矛盾

在這個情節中,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對懲罰的度的把握。陳式和魏延兩人都對諸葛亮不滿,並且在鄧芝的面前公開頂撞諸葛亮的決定。可是,陳式造成了後果既成事實,而魏延卻沒有。在這個時候,諸葛亮按照軍法將陳式斬首,是名正言順的,誰也說不出什麼。

引起大家分歧的是對魏延的處理。當時反對諸葛亮決議的時候,陳式領頭,而魏延是在旁煽風點火。不過魏延狡猾的是,他並不明著破壞軍令,而是攛掇這陳式去破壞,自己則在旁邊看熱鬧。當陳式被圍的時候,他卻主動去解救陳式,為下一步擺脫責任做準備。

等到諸葛亮追究責任的時候,魏延馬上說是陳式自作主張,擅自出戰。陳式為了推卸責任,也反咬是魏延挑唆的。諸葛亮也就按照軍法,斬了陳式,卻放過了魏延。

試問一下,諸葛亮要殺魏延就沒有辦法了嗎?我們看看在《三國演義》前面一段,司馬懿是怎麼斬殺他手底下的偏將的。當時霖雨菲菲,曹魏的人馬遠途跋涉,受盡艱苦。但是,司馬懿和曹真在對下一步諸葛亮的動向發生異議。於是兩個人以賭賽為約,等待諸葛亮的到來。

在這個時候,司馬懿手下的將士當然是歸心似箭,誰也不想再耽擱在半路。所以說,有怨言是必定的。所以司馬懿才會下去巡查,以安定軍心。他在巡查中間,發現有一名偏將在那裡發牢騷,說他和曹真賭賽苦了官軍。於是,司馬懿升帳查出那個偏將,將那個偏將斬首示眾。

在當時的情況下,司馬懿必須要遏制住下面將士的不理解。因為諸葛亮是否按照他的預料到來是個未知數,而手下也不能理解他的戰術意圖。在這種情況下,他如果任由這種抱怨蔓延,會使軍心有變,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他以殺掉那名偏將為手段,提振士氣,統一軍心,終於等到諸葛亮的部下到來,打了勝仗。

其次分析諸葛亮為何偏袒魏延

而諸葛亮想要和司馬懿一樣去追擊魏延的責任,也是易如反掌。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反對諸葛亮的軍令,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如果照司馬懿的做法,魏延難逃一死。

可是,諸葛亮為什麼不就此殺掉魏延呢?在《三國演義》裡說得很明白。在前面說道:

且說鄧芝會見孔明,言魏延、陳式如此無禮。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憐其勇而用之。久後必生患害。

等到處理完陳式後,書中有專門交代了一聲,此時孔明不殺魏延,欲留之以為後用也。這裡就說明了諸葛亮為什麼不殺魏延的原因。

這個時候,遍觀蜀軍之中,只剩下魏延是首屈一指的將領。但是,諸葛亮一直對魏延抱有成見,認為他有反骨。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不用他又不行,所以對他進行保留使用。

在這次處理中,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對魏延已經有了殺心。只是為了繼續利用他打仗,才留下他一條性命。但是一旦將來不再用得上魏延的時候,也就是魏延的死期。

因此,諸葛亮根本就不去處罰魏延,這是因為他對魏延已經死心了。如果諸葛亮真的對魏延關心,他會以軍法對魏延進行懲罰,以換取他將來改過自新的機會。可是,諸葛亮並沒有這樣,反而就當這件事沒有發生過一樣。

反觀魏延,魏延對這件事心裡的想法無非是兩個。如果他是個謹慎小心的人,他就會感到害怕,從諸葛亮的處理中感受到那種冷漠,感受到那種不信任,甚至感受到那種殺機。他會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以免將來災難的降臨。

如果魏延是個自大的人,他會認為自己克制住了諸葛亮,諸葛亮離開自己不行。會更加變本加厲,使得自己在往滅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我們可以看到,魏延是屬於後者。最後他在諸葛亮死後,被諸葛亮留下的錦囊妙計所殺。在現實中的朋友,如果你和魏延的情況相似,就請汲取魏延的教訓,不要以為領導放縱你是一件好事,不要認為自己才高八斗離了你不行,魏延最終的下場可能就就是一個教訓。

你是如何看待魏延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