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傑出的謀士參謀,今天就由小編來說說同為「毒士」,陳平平生三次施毒計,均令對手土崩瓦解,賈詡又如何呢?
陳平(?-前178年),漢族,陽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原陽縣)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史記》稱之為陳丞相。
陳平這一生為劉邦獻計無數,解決了劉邦無數的麻煩,但筆者認為陳平曾為劉邦獻過最重要的三計,這三計兩次救了劉邦性命,一次避免大漢帝國再次分裂。同樣這三計也因為太過狠辣而被稱做毒計,張良也因為這三計,而被後人冠以「毒士」之名。
第一毒計:在滎陽城使用「反間計」,致使項羽手下與項羽離心離德,從而使劉邦逃離項羽的包圍
公元203年,楚漢相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打的不可開交,誓要在滎陽城下分出勝負,但滎陽之戰最終還是項羽技高一籌,打敗了劉邦。劉邦見突圍無望,只好帶領殘兵敗將躲進滎陽城中,而項羽則是派兵將滎陽城全部圍住,決心要將劉邦及屬下困死在滎陽。
楚軍的這次圍城圍了一年,在這一年中劉邦無數次想突圍,但均被項羽擋了回來,此時劉邦知道項羽是鐵了心要除掉自己了。在外無救兵、內無糧草的情況下,劉備及屬下都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就連劉邦都多次想棄城投降,但漢王的尊嚴使他沒能邁出投降的一步。
就當劉邦一籌莫展、萬念俱灰時,救星陳平出現了。陳平先是告訴劉邦,此次漢軍已經到了絕境,若想絕地反擊只能從楚軍內部下手才有一線生機,如若不然此局無解。劉邦見陳平有辦法解今日之局,馬上向陳平請教破敵妙計。
陳平告訴劉邦,雖然項羽是當世英雄,但他也有著自己的缺點,項羽缺點就是不肯放權,他可以為了手下兄弟出生入死,但手下立功以後項羽又捨不得封賞,這使得項羽的手下鍾離昧、龍且等人對項羽頗有怨言,緊接著陳平又告訴劉邦若想解滎陽之圍,就必須離間項羽和手下的關係。
劉邦問陳平具體應該怎麼實施,陳平告訴劉邦只需要由自己帶著金銀財寶去楚軍離間楚軍君臣即可。劉邦聽得陳平的主意毫不猶豫的給了陳平萬兩黃金,並允許陳平自由支配,不用向他報告錢是如何使用的。
陳平帶著黃金來到楚軍大營後,就將一些黃金分給楚軍底層士兵,讓他們散佈鍾離昧、龍且等人要造反的消息,消息一出項羽果然對鍾離昧昧、龍且等人產生了懷疑,並且不在重用他們。
離間了項羽與鍾離昧、龍且之間的關係後,陳平又用計謀挑撥項羽和亞父范增的關係,經過陳平的運作、劉邦的配合,項羽果然懷疑上自己的亞父范增。范增也是剛烈之人,他見項羽懷疑自己,便說道:「天下大事已經基本定格,餘下的事你自己看著辦吧,我請求告老還鄉。」說完這句話,范增便離開了項羽的軍營。
陳平用反間計離間了項羽與鍾離昧、龍且、范增之間的關係,並使他們互相不信任,他們之間的不信任給了劉邦機會,劉邦抓住機會一舉逃出滎陽城。可以說劉邦能從滎陽逃命,全靠陳平的陰謀詭計,若沒有陳平,劉邦可能就死在滎陽城中了。
第二毒計:在游雲夢生擒「兵仙」韓信
大漢建立以後,劉邦為表示對韓信的感激之情,他將韓信封為齊王,並將被韓信攻下來的齊國賞給韓信作為封地。韓信當了齊王以後至志高意滿,他認為自己就是大漢最大的功臣,所以她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有時連劉邦他都看不上。
漢高祖六年,有人密函告訴劉邦韓信有造反的意圖,劉邦看到此密函立即找陳平商議對策。陳平告訴劉邦,絕對不能發兵討伐韓信,因為韓信的軍事指揮能力堪稱一流,大漢君臣無人是其對手,想擒住韓信需要智取。
陳平讓劉邦以視察的名義去雲夢湖遊玩,這個雲夢湖離韓信駐地近,只要韓信發現劉邦到了雲夢湖,那他一定會去見劉邦,只要韓信到達雲夢湖,就可以一舉將其擒獲。
事情就跟陳平想的一樣,劉邦剛到雲夢湖韓信就去見駕,劉邦見韓信到了便將其抓住然後火速帶韓信回到了長安,被活捉的韓信此時已經知道了自己已是必死之身,所以他並沒有反抗,最終呂雉用幾個宮女將韓信除掉。
陳平這一次獻計維護了大漢江山的穩定,要不然劉邦無法將韓信捉住,韓信若是不被抓,說不定哪天真的會帶領手下士兵造反,所以說陳平用一計就防止大漢國土再次陷入戰亂。
第三毒計:收買單于的妻子闕氏,使劉邦順利逃出白登城
公元前200年,韓王信與匈奴冒頓單于相互勾結,企圖攻打太原,然後圖謀大漢江山。此時漢朝內的將軍都無掛帥之能,身為天子的劉邦沒有辦法只好親自掛帥出征。
劉邦帶領32萬漢軍與匈奴展開決戰,最開始幾仗劉邦指揮的很好,將匈奴大軍擊敗了幾次,嘗到勝利甜頭的劉邦決心一舉滅亡匈奴。於是他親率小股騎兵追擊匈奴潰敗之軍,但由於劉邦輕敵冒進中了匈奴人的誘敵之計,而被困於白登山。
劉邦和其部下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曾多次突圍都沒能成功。正當劉邦準備集合城內士兵冒死突圍時,陳平再一次告訴劉邦自己可以救劉邦和城內士兵的性命,於是劉邦讓陳平實施他的計策。
陳平的計策就是賄賂冒頓單于的妻子,讓其妻子勸冒頓單于退兵,最終冒頓單于還真聽從妻子的話退兵了。但陳平如何出城見到冒頓單于妻子的,包括他如何賄賂冒頓單于妻子的,就不得而知了,在史書之上也沒有任何記載,反正陳平是再一次救了劉邦的性命。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同為「毒士」之稱的三國賈詡又如何呢?
小編認為賈詡是三國時期,甚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智慧、最聰明的人。
從他早期的兩件事中可以看出:
1、急中生智救自己一命
賈詡早年曾在京城任職,後來因病辭官,與數十人結伴返回涼州老家,途中,賈詡一行人遇到叛亂的氐人,全被抓獲。
當時的東漢太尉是著名將領段熲。段熲曾駐守邊疆十數年,先後與羌人作戰達一百八十次,斬殺近四萬人,最終平定西羌,擊滅東羌,威震西土。
於是,賈詡急中生智,用段熲的名頭來嚇唬抓捕他的氐人,說:「我是段公(段熲)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會用重金來贖。」
氐人聽說賈詡是段熲的外孫,果然不敢傷害他,還與賈詡盟誓後送他回去,而與賈詡同行的其他人則全都遇害了。
2、毅然離開段煨,既保全自己又保全家人
興平二年,賈詡離開李傕,前往華陰投靠同郡人段煨。段煨對賈詡的智謀非常敬服,卻又害怕賈詡奪其兵權,因此對賈詡表面上客氣禮遇,暗地裡卻處處提防,不敢信任。
賈詡很快就看透了段煨的小心思,於是便決定去投靠張繡。臨行前,有人十分不解地問賈詡說:「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
賈詡說:「在這裡,我的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因為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我在這裡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所以,如果我離開他,他一定會很高興。加之他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會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參謀,也很希望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就都能夠得到保全。」
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對他言聽計從,甚至還對他「執子孫禮」。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疑慮頓消,也十分高興,對賈詡的家人也十分照顧。
而作為毒士之稱的賈詡,其計謀更甚於陳平。
一、「反攻長安」之計
董卓進軍洛陽,賈詡在董卓軍中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來又升任討虜校尉。王允聯合呂布誅殺董卓後,開始清算董卓餘黨。當時董卓餘黨群龍無首,李傕、郭汜等將領打算逃亡涼州。如果按照這個節奏走下去,那麼關東集團的戰亂雖不會立即終止,但關中起碼能得到到安寧。
這時賈詡站說來說話了:「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僥倖成功了,就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失敗,再逃走也不遲。」李傕、郭汜等將聽後彷彿找到了救命的稻草——與其坐以待斃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於是收羅舊部急速攻佔長安。
李郭禍亂長安,司徒王允、司隸校尉黃琬等人被殺,長安城也像曾經的洛陽一樣變成了人間煉獄,更為致命的是天下徹底大亂,地方割據四起,民眾死傷無數,直到西晉短暫統一才告一段落。
作為提議人,賈詡因此被罵作「毒士」。但想想他也僅僅是為了自保,王允連與董卓沾邊的名士蔡邕都殺,怎麼可能會輕易放過他們這些重點餘孽。但他還是忽略了李傕、郭汜都是「沒頭腦和不高興」,儘管在長安想方設法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並利用手中職權幫助漢獻帝劉協出逃、保護大臣,但時局的發展早已經超過了他所能駕馭的能力。
二、「敗兵取勝」之計
李郭之亂後,賈詡又輾轉投靠到了張繡的賬下。
先是張繡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佔」了他的嬸嬸鄒氏,還準備殺掉張繡。張繡降而復叛偷襲宛城,結果曹操戰敗,手下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
曹操二次征討張繡,不克而還。張繡想要追擊曹操,賈詡不讓,張繡執意要去,結果大敗而歸。等到張繡敗回,賈詡建議抓緊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獲全勝。
張繡不理解,賈詡解釋:曹操沒有盡全力打我們就撤軍,肯定是「後院起火」了。曹操用兵如神,自然會留下精銳斷後,你去追擊必定失敗。等咱們敗退回來,曹操肯定以為咱們怕了,就不會留後手,他大意「不設防」,我們就追著他屁股使勁揍,一定會有好結果。
三、「勸張歸曹」之謀
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袁紹開始積極拉攏張繡。但如何正確地「站隊」,張繡十分謹慎。
張繡的本意是投向袁紹,當時袁紹兵多將廣、糧草充裕、實力最強。賈詡不同意,並直接指出:袁紹心胸狹隘,連他兄弟袁術都容不下,何況你一個外姓人。
賈詡想要投靠的是曹操,但張繡顧慮重重——畢竟之前投降過一次,已經失去了信譽;而且曹操與他還有「殺子之仇」「奪妻之恨」。
賈詡列舉了三大理由,一步步打消了張繡的疑慮:
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政治、道義的制高點,跟著他幹,就相當於跟著皇帝干,名正言順。
第二,袁紹現在還十分強盛,我們帶這麼點人「入伙」,他肯定瞧不上眼;曹操實力弱,我們主動去投靠,肯定會另眼高看。
第三,曹操志向遠大,不管是出於收買人心還是鞏固實力的需求,都會對我們不計前嫌。
事實證明賈詡是正確的。張繡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追究並予以重用,還留下了一段「朱鮪涉血於友於,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的千古佳話。
四、「挑撥離間」之計
赤壁之戰後,曹操短期內無力再征討南方,於是決定向涼州拓展。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聯合抗曹。
在此期間雖然也曾發生過著名的「曹操割須棄袍」「許褚赤膊斗馬超」等小插曲,但曹操還是一步步佔領了重要的渡口、關隘,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韓遂、馬超聯軍與曹操相持日久,進退維谷,只好割地求和,賈詡藉機獻出了「挑撥離間」之計。
韓遂作為聯軍代表與曹操商談停戰事宜,二人會面時,在馬上不談軍事,只說當年哥倆在京城一起「調皮搗蛋」「撒尿和泥」的舊事。等會面結束,馬超等問韓遂:你們聊的那麼起勁,都說啥了?韓遂老實回答:也沒說啥!馬超等人開始對韓遂十分懷疑,擔心他與曹操私下聯繫。
過了幾天,曹操給韓遂書信,信中故意在多個言詞上塗塗抹抹,改來改去,就像是韓遂改動一樣,馬超等人疑心愈來愈大。曹操趁此時與相互猜疑的聯軍約定決戰,果然大獲全勝,一舉平定關中。
五、「暗助曹丕」之計
曹操晚年身體不好,尤其愛頭痛(悔不該殺那華佗喲),選誰做「儲君」的大事就擺在了眼前。選曹丕還是選曹植,曹操一直猶豫不決,這也沒辦法,誰讓有兩個「性價比」太相似的兒子呢?
賈詡覺得自己是後來跟著「干革命」的,資歷相對淺,不想跟著摻和。不想歸不想,但曹丕主動上門來「求教」,這就躲不過去了,必須要謹慎站隊了。賈詡是個聰明人,他其實早就看好了曹丕,但為防變成楊修第二,便開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賈詡勸曹丕做事不要張揚,要做好兒子和臣子的本分,關鍵是要「孝順父母」。潛台詞就是,寫文章你比你兄弟差點,要學著揚長避短,在「孝德」上多下功夫。等曹操咨詢的時候,賈詡也是不明說,而是若有所思的「信口開河」:我剛剛想起你的老同學袁紹和老相識劉表來了(袁紹、劉表因為沒有立長,導致分裂,最後被曹操「一鍋燴」)。賈詡沒有直接表態,但經這麼一敲打,曹操確定最終人選是年齡更大、做事也更穩重的曹丕。
賈詡的站隊是明智的,收穫也是重大的。後來曹丕繼位,為報賈詡相助之恩封他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更重要地是,賈詡是三國裡少有的能夠得以善終的人。
所以,綜上資料不難看出,陳平還是要在毒士這方面要稍稍遜色賈詡的,那麼對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