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裡,主要是圍繞三個國家來展開的,曹操建立的魏國,孫權建立的吳國,劉備建立的蜀國。曹操,劉備算得上是英雄,但是他們的生的兒子卻截然不同。曹操據考證有25個兒子,其中除了可惜的曹聰,像曹丕,曹彰,曹植,曹昂等等,他們都有很好的才華。劉備有3個兒子,除了劉永和劉理,最為出名的就是劉備的大兒子劉禪,被後來成為扶不起的阿斗。
曹丕也算繼承了曹操的狡詐和陰險,曹植也有才華,曹彰和曹操打仗出生入死。反觀劉備的兒子了,拿的出手的可能只有劉禪了。劉禪也算是有福氣,趙雲在長阪坡救了他,才使得劉禪逃過一劫,在劉備看到趙雲為救阿斗滿身血跡,便當著眾人的面把阿斗摔到了地面,還痛心疾首說為了區區一阿斗,險些喪失我一員猛將!
在劉禪投降以後,遷居洛陽,有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還想蜀國嗎,劉禪答到:「此間樂,不思蜀。」這就是「樂不思蜀」這個成語的由來。從這裡看來,劉備的後代基本上沒有什麼長處,除了活得久一點,和曹操的後代比起來,真是萬分之一都沒有。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的!
古人常說,龍生龍,鳳生鳳,對於曹操來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曹操的性格還是很特別的,剛好曹丕繼承了曹操的性格,曹丕作為一個政治家還是合格的,反觀劉備臨終前教導劉禪要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禪的性格和劉備的性格很像,都為人宅心仁厚,寬容他人。但是作為皇帝來說,劉禪顯然沒有曹丕合適。
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也有關係,曹操一開始在繼位人的人選上,是猶豫不決的,曹丕能夠順利坐上寶座,靠的是自己殘酷的政治和宮廷鬥爭,對自己的親兄弟也可以下的手。而劉禪的皇位是一帆風順,沒有人和他爭,沒有經歷過政治鍛煉,在這一點上,也不如曹操的兒子。
再者,曹操生前就有意將政治智慧、知人用人等知識經驗傳授給他。而在蜀國,基本上是劉備和諸葛亮來處理事務,劉禪學習的機會很小。在劉禪登上皇位以後,也都是諸葛亮在處理事務,而曹丕都是自己處理事務。劉禪好不容易熬過了諸葛亮,但是自己錯過了年華,錯過了最佳勵精圖治的時機,後來也就不管了,自己該吃吃,該喝喝,享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