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魏延被殺,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眾多的謀臣虎將在三國時期粉墨登場,在歷史的舞台上留下獨屬於自己的身影與痕跡。在三國早期,由於大局未定,各諸侯國尚處於彼此攻伐的階段。
此間便有許多排名靠前的著名將領,例如曹魏麾下的典韋、張郃,以及蜀漢麾下的關羽、張飛等人。而到了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平分天下,三國整體的局勢也逐漸穩定下來。但是卻依舊在暗處存在風波。
而這種風波不僅存在於魏蜀吳三國彼此的對立關係中,更存在於魏蜀吳三國內部之中。就比如蜀漢後期的大將,魏延之死。公元234年,諸葛亮發動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後一次北伐,但最終不幸以失敗告終。
就連諸葛亮本人也於北伐途中病逝。而諸葛亮死前,安排楊儀暫領軍中大權。魏延因與楊儀不和已久,遂發動兵變,但最終被鎮壓,並被馬岱所殺。但在魏延被殺時,姜維為何袖手旁觀,眼睜睜看著魏延死去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諸葛亮提及魏延腦後生有反骨,推測自己死後,魏延必反
無論是在演義還是正史中,諸葛亮都被塑造成一個足智近妖、忠心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形象。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諸葛亮自因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林之後,便一門心思地為蜀漢出謀劃策。一路上也為蜀漢發掘了不少的謀臣虎將。而最為出名的,便是魏延與姜維二人了。但是從諸葛亮對二人截然不同的態度,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心中對於魏延與姜維二人的評價。
諸葛亮初見魏延,便想要下令將魏延斬殺。但是給出的理由卻很寒酸,說是魏延此人腦後生有反骨,將來必定會帶來禍端。但是個人認為。這一點並不足以證明什麼。畢竟諸葛亮一生中,做出的有違天命的事也不少了。
怎麼就會因一個腦後反骨而決心殺死魏延呢?不過是對其不加信任而已。而換作姜維,姜維雖然有曹魏降將的一層尷尬身份,但卻得到了諸葛亮的親傳,成為諸葛亮的繼位人。從二人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還是對魏延不甚信任。
第二、魏延生性自傲,攻擊性強,在軍中也無甚好友,姜維自然會選擇袖手旁觀
而說完諸葛亮對於魏延的看法,我們再來看魏延此人的形象如何。據史料記載,魏延此人戰力不俗,善養士卒。生的勇猛過人,算得上是蜀漢後期赫赫有名的大將了。但是每個大將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缺點,魏延此人也不例外。
據有關史書記載,魏延生性性格高傲,性情極惡,鋒芒畢露,與蜀漢軍中眾多武將的關係都不甚良好。幾乎人人都不得不小心避其鋒。這樣的性格,自然不會做吃力不討好的事。
而除此之外,魏延還極其的自傲。這一點在諸葛亮死後,魏延的態度上也有所體現。當時諸葛亮已死,楊儀受諸葛亮之命,暫時隱瞞消息,秘不發喪。並派出費禕打探魏延的意圖。
而魏延是如何表現的呢?他的意思總結來說,就是對諸葛亮的死漠不關心,並表達了對諸葛亮死後安排的不滿。直言其不想為楊儀所管,謀逆之心昭昭。而姜維身為諸葛亮的繼位人,看到魏延對自己的恩師是如此態度,自然也想多費力氣,從而選擇了袖手旁觀。
第三、魏延當時犯的是謀反大罪,姜維袖手旁觀也實屬應當
接著上文的繼續說。在楊儀得知魏延的態度後,立刻決定按照諸葛亮的安排行事。安排魏延斷後,而大軍先行退回。而這一舉動,則更是加劇了楊儀與魏延二人的矛盾。因為早在諸葛亮未死之前,楊儀與魏延二人便已經兩看生厭,勢如水火了。而諸葛亮死後,又任命什麼都不如魏延的楊儀擔當大任。素來性格高傲的魏延自然會對這樣的安排心生不滿。
畢竟魏延的"五虎上將之下第一人"的稱號也不是浪得虛名的。從資歷、能力等方面來看,魏延也確實要比楊儀更優秀。但諸葛亮確實是這樣安排的。這也就導致了魏延更加激進的做法。他直接發動兵變,率兵南下。
一路燒燬棧道,搶在楊儀前面返回漢中,還上書攻擊楊儀造反。但最終被馬岱所斬殺。而魏延當時犯得已經等同於謀逆大罪了,姜維自然不可能出言相救。
由此可見,魏延的性格問題,行事激進,都是導致姜維袖手旁觀的原因。寫在最後: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裡面蘊含很多智慧和經驗。親愛的讀者,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您。靜下心來讀一讀,不但能包攬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文化,還能從中領略很多人生大智慧,您絕對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