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被殺真的是被人陷害的嗎 真實的歷史究竟如何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魏延被殺真的是被人陷害的嗎 真實的歷史究竟如何呢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魏延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魏延這個人在小說、影視劇《三國演義》中被嚴重「妖魔化」了!在小說和影視劇中,魏延為了私利殺主降劉,之後一直為劉備和諸葛亮所懷疑、忌憚,雖用卻終不得重用。諸葛亮死後,魏延謀反,被諸葛亮臨終前留下的「伏兵」馬岱所殺!如果就小說、影視劇《三國演義》而言,魏延絕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野心家,他因謀反被殺,罪有應得!那麼,真實歷史究竟如何呢?

諸葛亮與魏延的關係

真實歷史上諸葛亮和魏延之間的關係與小說、影視劇《三國演義》裡根本不是一回事。魏延是諸葛亮最為信任的武臣之一,諸葛亮在蜀漢政權能夠長期屹立不倒,手握重兵的魏延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一點從劉備死後魏延獲得的待遇也能看得出,劉備前腳剛去世,魏延後腳便被劉禪封為了列侯,後又升任丞相司馬,是諸葛亮相府屬官中專司軍事的官員,足見諸葛亮對他的器重。

史籍之中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魏延與同為列侯的劉琰發生矛盾,諸葛亮的態度明顯倒向魏延,不僅責備了劉琰,還強迫劉琰修書、向魏延書面致歉!這是明顯一碗水不端平了,也可見魏延在諸葛亮心中的地位。說諸葛亮和魏延關係有多鐵或許也言過其實了,說白了還是因為政治利益,各取所需罷了。魏延既不屬於劉備的舊班底,也不屬於益州土著勢力,他想要在蜀漢政權站住腳就必須全心全意依靠諸葛亮。而諸葛亮原本一介謀士參謀,劉備的舊班底他不太用得動、也不保險,益州土著勢力更加不會聽他吆喝!要想在軍中擁有一席之地、穩固自己權臣的地位,諸葛亮在軍中必須形成自己的勢力。相對於其他人,「三不靠」的魏延具有先天優勢,於是諸葛亮與魏延一拍即合,迅速進入了蜜月期,而這也為後來魏延的延續埋下了伏筆。

「子午谷奇謀」的問題

很多人或許要說了,既然魏延是諸葛亮在軍中的「嫡系」,為什麼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時諸葛亮卻否決了呢?其實,這和二人所處的地位是有很大關係的。

魏延是武臣,他提出「子午谷奇謀」是純粹從軍事境遇出發的。但是,諸葛亮不同,他首先是政客,他必須從政治大局著眼。「子午谷奇謀」之所以「奇」,是因為它傚法當年韓信「暗度陳倉」,以奇兵偷襲關中。可是,彼時曹魏在關中的兵力遠遠超過了當年的項羽,一旦偷襲不成,很可能讓曹魏以逸待勞、坐收漁利。諸葛亮之所以能夠在蜀漢政權立足,就是因為戰事的存在,他手裡有兵。可一旦兵敗,魏延再折進去,劉禪很可能會與其他政治勢力聯手,強行收回諸葛亮手中的兵權。如此一來,諸葛亮就真的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他最需要的是穩,根本不敢賭這一把。這或許才是「諸葛一生唯謹慎」的原因所在,不是諸葛亮要謹慎,而是他根本賭不起、不敢賭,不得不謹慎!

魏延謀反的前因後果

眾所周知,魏延一直與楊儀不和,後來被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楊儀這個人很特別,他雖然為諸葛亮所用,卻不是諸葛亮的班底。楊儀投劉之後最初的主子是關羽,經關羽介紹,後來才為劉備所用。劉禪即位之後,他很快便被派去了諸葛亮的相府,充任丞相參軍,之後一直追隨諸葛亮。說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出點什麼門道?其實楊儀就是劉備專門給兒子劉禪留下的,劉禪將他安排的相府說白了就是「摻沙子」,順帶著監視諸葛亮!因為是劉備的人,諸葛亮不便回絕,只能被動接受。這就解釋了魏延與楊儀不和的原因所在,魏延其諸葛亮的「嫡系」,楊儀是來「摻沙子」的,二人怎麼可能和睦相處?如果真和睦相處了,劉禪恐怕第一個就不會放過楊儀。

諸葛亮去世之後不久,楊儀便與魏延徹底撕破了臉,二人互相告對方謀反。這個時候,諸葛亮帶出去的文臣武將的態度亮了——他們一致選擇了追隨楊儀,統一口徑指責魏延謀反。不奇怪嗎?不奇怪!諸葛亮已經死了,倒向劉禪是最佳選擇,楊儀是劉禪派來「摻沙子」的,支持楊儀就是擁護劉禪,不是嗎?在楊儀等人指責魏延謀逆、佔據「道德制高點」之後,軍中基層將領出於自身利益考量,也都選擇了拋棄魏延,魏延無奈、只能帶著兒子等少數人逃往漢中。楊儀隨後派馬岱追擊,最終斬殺掉魏延並夷滅可魏延三族。馬岱同樣很特別,他是蜀漢政權最大的外來戶——馬超的堂弟,並不是楊儀的人,他能夠聽從楊儀指揮去誅殺魏延,本身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整件事從頭至尾都沒有劉禪的身影,但是諸葛亮帶出去的下屬卻保持了空前一致,支持楊儀、討伐魏延謀反!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一個楊儀恐怕還沒有能力讓這麼多文臣武將俯首帖耳!只能有一個解釋,殺魏延其實就是劉禪的主意,楊儀不過就是一個執行者而已。既然是劉禪的主意,那些個文臣武將自然是要重新站隊的,諸葛亮已經死了,將來掌權的是皇帝劉禪!為了自己的未來,必須與劉禪保持高度一致,不是嗎?否則自己就是第二個魏延。

至於劉禪為什麼要殺魏延,那就更加簡單了,魏延是諸葛亮在軍中的「嫡系」,殺掉他不僅可以「殺一儆百」,而且劉禪可以借此接管諸葛亮的兵權。在魏延被解決之後,風向已經非常明朗了,群臣自然知道該跟著誰走。說白了,魏延只是劉禪與諸葛亮之間權力鬥爭的犧牲品而已,諸葛亮不在了,魏延就必須死!就算楊儀不殺他,劉禪也會換其他人來殺掉他。

綜上所述,魏延謀反其實純屬子虛烏有,他之所以會被安上謀反的罪名,完全是因為劉禪與諸葛亮之間的權力鬥爭。諸葛亮活著,魏延是他在軍中的「嫡系」;諸葛亮一死,劉禪想要收權,魏延首當其衝,他必須死!楊儀只不過是劉禪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如果單純是楊儀與魏延之間的矛盾,恐怕諸葛亮帶出去的那一幫文臣武將很難達成如此一致,不是嗎?

正是因為殺魏延是劉禪的主意,群臣才一致保持了沉默,因為這不僅僅是楊儀與魏延之間的矛盾,更是劉禪與諸葛亮之間的矛盾,群臣必須重新站隊。從事後楊儀的反應也能看出一二,在魏延被殺之後,楊儀曾一度「彈冠相慶」準備接替諸葛亮出任丞相。只可惜,楊儀也讓劉禪給玩了!不僅沒能接替諸葛亮,最後還因為與費禕爭鬥被劉禪犧牲、貶為了庶民,之後又被迫自盡。楊儀機關算盡,結果還是替他人做了嫁衣,成了劉禪的棄子……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個人認為未必,若論玩弄帝王權術,蜀漢政權恐怕沒幾個人是他的對手。要不怎麼諸葛亮死後他還能牢牢握著權柄近三十年呢?這絕對不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可以做到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