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瞭解:劉備和蜀漢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劉備建立蜀漢政權,那麼蜀漢算是漢朝的延續嗎?歷史上又是怎麼說的?
魏蜀吳並稱三國,其實是錯誤的。歷史上的三國鼎立從來就沒有蜀,而這個蜀真實的國號是漢。劉備也認為自己是漢朝正統的延續。但歷代對於劉備的皇帝,有過承認,除了個別時期,都不被承認為漢朝皇帝。
公元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此時劉備確立的國號為「漢」,年號為「建武」。這就有一個問題,劉備稱帝的法理性是否足夠充分呢?劉備稱帝屬於跟進曹丕稱帝,曹丕屬於獻帝劉協禪位,兩者有很大的差別。
禪位根本就沒有真心實意的,都是被逼無可奈何。但經過一系列準備工作和所謂的推辭給了人以順應天命的假象。而後世的朝代,十有八九是這樣的禪位。為了確保取得天下的正統地位,都玩了個禪位遊戲,對於曹丕玩的這一套,後來的大一統王朝基本是認可的,因為為了自己的正統都玩這一套。
正統只有一個,承認了曹丕正統,就不能再承認劉備。天下只能是一統天下,只有一個正統,其餘的都不是正統,按照正統思想,劉備只能被定義為割據力量,而不能有正統的地位,不能稱其為漢,只能稱為蜀。作為蜀漢人的陳壽,在寫三國誌的時候只能魏蜀吳分別修史,形成紀傳體國別史。而魏蜀吳的中心則是魏,因為西晉是接受曹魏皇帝的,為了自己的正統,只能尊魏為正統,已經稱帝的蜀漢皇帝劉備只能被成為先主,劉備之子劉禪只能成為後主。這就是比較特殊的稱謂,說認可吧,應該稱其為帝。說不認可吧,還稱其為主並單純立傳,於魏、吳並立,主就是主公之意,自然是承認其蜀地之君位置,但是不具有正統性,只能是偏安之君。
劉備也可以說偏安之君的老前輩,雖然大一統王朝不承認其漢朝皇帝地位,部分偏安政權則把他劃為漢朝正統皇帝。第一個站出來認可劉備地位的政權的是東晉,東晉是司馬氏(一部分史學家認為司馬睿不是真的司馬氏,稱東晉為牛晉)的延續,但已經不是大一統王朝,失去了中原地區,只是一個偏安政權。東晉皇帝要取得正統地位就需要提前給自己樹立一個割據或許偏安一方的「榜樣」。這個「榜樣」在東晉以前的歷史只有劉備的蜀漢。
在東晉以前可以被認為正統的政權有:夏(傳說)、商(一定程度上是方國聯盟的頭)、周(包括西周、春秋、戰國,相對於諸侯國聯盟的頭)、秦(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漢(分西、東兩漢,中間的新朝,歷朝歷代都不算)、魏(三國中最大的一個,晉代魏一統)、晉(準確說是西晉,一統天下)。在這些正統王朝中,只有三國這一段可以讓東晉「做手腳」,而且能夠做得天衣無縫。
東晉直接把歷史的三國抹掉了,東漢在獻帝以後直接延續到偏安的蜀漢政權,把蜀漢政權定義為季漢。從東漢到西晉只存在兩個王朝,那就是漢和晉。東漢從光武帝劉秀開始,這是沒有問題的。一般認為,漢朝結束是在漢獻帝劉協的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這一年,曹操去世,其次子曹丕接替他掌控權力,並實現了以魏代漢。曹丕聯合群臣導演了一出禪讓大戲,走完朝代更替的手續,開啟了三國時代。同時,在西南的漢宗室劉備不承認魏代漢的事實,於公元221年稱帝,國號也漢,只不過後來為了區分,把這個漢成為蜀漢,這個從來沒有自稱蜀或者蜀漢。東晉對於魏代漢是不承認的,他們認為季漢是漢朝的延續,就像西晉滅亡後,晉宗室南遷形成的東晉一樣,都是一種延續。
而否定魏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說明晉代魏的正統性和正義性,把曹魏定義為篡權而不是走程序的禪讓就是為了表明,晉代魏是一場正義行為。實際上,司馬氏代魏和曹氏代漢,是一樣一樣的。司馬氏更不講道義,曹丕、曹叡兩代人把托孤重任給了司馬氏,司馬氏直接據為己有。曹操父子好歹還有一個內部自我創業的過程,司馬氏直接拿來用。因此,東晉承認劉備為漢朝皇帝完全是為了政治目的。
東晉之後的劉宋,又經歷了一場禪讓,宋武帝劉裕依靠傑出的軍事才能,在東晉打出了威望,並最終成為權臣,進而謀朝篡位。當然,謀朝篡位之權,也舉行了禪讓儀式,只不過這個儀式就是種權力遊戲。對於同樣出身漢室宗室的劉裕(劉邦弟劉交的後代)並沒有和東晉一樣尊劉備為漢朝皇帝,而是選擇封曹魏為正統,恢復了對三國時代的認可。這裡面大體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西晉末年,匈奴貴族劉淵打著後主劉禪的旗號稱帝,已經把漢這個招牌玩壞了。另一方面,劉裕是馬上皇帝,天下是自己實打實鑿獲得的,自己根本就沒有用漢這個國號,也不需要追尊或許確立劉備等人漢朝皇帝身份,而是選擇尊重歷史事實,封曹魏為正統。
在南北朝時期及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劉備始終作為偏安之君的身份存在。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就把劉備列為皇帝。《歷代帝王圖》共畫了十三位帝王,分別是: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宣帝陳頊、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後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對於為何選擇這十三位皇帝,說法頗多,這裡不做重點討論。重點要說的是,閻立本所處的朝代是唐代,唐代的畫作把劉備列在帝王之列,但要說明的是並不是稱其為漢朝皇帝,而是蜀主,和他同一時期的還有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這個稱謂已經說明,唐代對於三國的態度,承認三國鼎立的事實,但以曹魏為正統,其他兩方被定義為割據政權,只稱主,和當年陳壽的表述幾乎相同。
北宋、五代、元、明、清對於劉備的定位均接近於蜀主。只有南宋、南明這樣的偏安政權,為了政治目的,和東晉一樣,選擇尊蜀漢為正統。而歷史上,最早尊蜀漢為正統的並不是東晉,而是十六國中由匈奴貴族劉淵建立的漢趙政權,漢趙之所以承認蜀漢,還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就是為了和歷史上的漢朝搭上邊,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實際上,劉淵只是漢朝宗室女與匈奴冒頓單于和親的後代,頂多能算漢朝皇帝的外甥,跟純正的漢朝皇帝沒有關係。而且劉淵最無人道的是,在永嘉之亂中,還殺害了劉禪的很多子孫,這完全就是說一套,做一套。
真正把劉備代入正統爭議的是《三國演義》,一部名著的魅力,改變了民間對三國歷史的看法。三國的主線完全可以定義為劉備和諸葛亮的奮鬥史,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加上主角光環,劉備在民間的正統地位被確立,尤其劉皇叔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其實劉備比漢獻帝輩分要小,不可能成為皇叔。足見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的影響力,改變了歷史人物的真實形象。
回到文中的主題,到底劉備算不算漢朝皇帝,需要劉備之後的人評論。大部分情況下,劉備都不被認可為漢朝皇帝,因為東漢自漢獻帝劉協建安二十五年滅亡後,後面就沒有政權具備繼承漢朝的地位。曾經影響世界的漢朝已經成為歷史了,即使劉備作為漢朝宗室,也只是偏居一隅,不具備正統漢朝地位。
劉備是不是漢朝皇帝並不重要,他從賣草鞋的一躍而起成為西南之主,還是有能力的。惋惜的是,生不逢時,又經歷猇亭之戰的慘敗,只能無可奈何的死在了通往帝業的道路上。劉邦是獨一無二的,劉秀也是獨一無二。他們的成功,劉備無法複製,尤其劉備遇到了曹操、孫權這兩位歷史級別的人物,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已經非常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