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古代的門閥士族,司馬懿一家就取代了曹操一家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別小看古代的門閥士族,司馬懿一家就取代了曹操一家

在歷史長河中,司馬懿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司馬懿家族在整個三國時期都是呼風喚雨的。尤其是司馬懿,從曹操時期開始,司馬懿就開始輔佐曹操。後來的司馬懿在曹丕帳下,也就是在這時候,司馬懿輔佐曹丕奪得了魏王位。無論是在曹操、曹丕還是曹叡時期,司馬懿都是得到重用的。

在曹操和曹丕時期,司馬懿是非常「守本分」的,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司馬懿沒有絲毫的不臣之心。到了曹叡時期,隨著在朝中勢力的不斷擴大,司馬懿開始有了野心。曹叡駕崩後,留下的輔政大臣僅僅司馬懿和曹爽兩人。

現如今看來,司馬懿家族取代曹氏家族,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門閥士族對寒族的一次反攻。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當時的中山靖王已經不好使了。就連東漢的皇室都已經沒落了,更別說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了。

東吳的孫權家族是不錯的,可是與江東地區的門閥士族相比,孫權的家族仍然不行。曹操的家族同樣屬於寒門。漢朝時期,選拔官員是通過察舉制。察舉制之中猶以「舉孝廉」最重要。在東漢末期與三國階段,都是實施察舉制的。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都是通過「舉孝廉」走入仕途的。只不過一般人在「舉孝廉」中,肯定會被淘汰。想要走入仕途,就需要在孝與禮等道德方面下功夫。由此說來,很多家族在形成的初期,都是以入仕起家,然後以詩書傳家,漸漸的形成了門閥士族。

根據曹操的家世來看,他肯定是不屬於門閥士族的。在歷史上,曹操有「有權術,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的評價。也就是說,曹操好權術,不重禮,與豪門世族所要求的德行(孝禮)相違背。從這一點來說,曹操肯定不是門閥士族。

相比較來說,司馬家族早就已經是門閥士族的代表了。司馬氏從秦末漢初就已經登陸政治舞台。到了東漢末年,司馬懿高祖司馬鈞為征西將軍,曾祖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俊為穎川太守,父親也是京兆尹。這樣的背景,肯定要比曹操好很多。

司馬氏從司馬鈞時期的武將,逐漸向太守、尹等文官轉變。到了司馬防一代,司馬氏步入門閥士族行列。曹操是寒門出身,那麼在曹操的施政方向上來看,就是是打擊豪門世族,扶持寒族弱門。門閥士族是非常奢侈的,可是曹操就提倡節儉。

曹操奉行的德行是勤儉,而門閥士族主要的德行是「孝禮」。曹操希望以官位來「誘惑」門閥士族「叛變」。當時的曹操三次發佈了求才令,通過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不僅僅是在道德上,還在另一個方面打擊了門閥士族。這就是土地。

《三國誌·武帝紀》記載了「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難,其令無出今年租賦!」重豪強兼併之法,百姓喜悅。」門閥士族根本不會因為曹操的兼併之法而善罷甘休。有兩個門閥士族曾經反對了曹操,這就是孔融和荀彧。

這倆人都非同一般,但觸到曹操的底線,曹操毫不猶豫的動手了。孔融對曹操的貢獻是有限的,可是荀彧的功勞可就非常大了。荀彧、荀攸死後曹操陷入了無人可用的境地。這裡指的是沒有郭嘉、荀彧、荀攸那樣的頂級人才。

司馬懿家族到了曹叡之後,實施了「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其中的「苛政」便是曹氏打擊門閥士族的多項舉措。「布其惠」便是恢復豪門世族的眾多「權利」,「使豪強擅恣」,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家族籠絡了門閥士族的人心。於是司馬氏因此便得到豪門世族的「民心」,也因此曹氏餘部三次造反瞬間就被鎮壓下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