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斗,這個名字千百年來,被大家當做傻子的代名詞,千篇一律的認為他傻,可他真的傻嗎?這個問題還真值得我們研究一下。
劉阿斗年幼時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公元208年9月,曹操派曹純領精騎五千在長阪坡大敗劉備,劉備棄其妻子而逃,劉禪在趙雲的保護下得以倖免。兒子有這樣的經歷,哪個父親不會去珍惜這個劫後餘生的兒子呢?我想每一個父親都會這樣做,父愛,皇帝也不例外。
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事,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對於劉禪的表現,諸葛亮是很滿意的。
從此處看,劉阿斗並非弱智,諸葛亮對這個後主也是相當的滿意。但,劉阿斗從小到大都在一個包圍圈裡生活著,武,有張飛、關羽等;文,有諸葛亮等謀臣;加之自己的父親對他的疼愛,也不像曹丕那樣有很多的競爭對手。劉阿斗從大難不死到登基為帝,就像在蜜罐中生長一樣,即便有再多的才華也沒有施展的機會,「文能治國、武能安邦」這句話與他一點聯繫都沒有,不是他不行,而是治國的是諸葛亮等謀臣,安邦的是自己父親身邊那些老帥們,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孩子們也長期在外征戰,他與這些年輕人之間也沒有好的感情基礎。
劉備也沒有刻意的讓他去監國做一些事,這不是劉備失算,而是劉備自己死的太突然,如果劉備能多活那麼幾年,那劉禪所學就有機會去付諸於實踐,從而學習處理國事,但這僅僅是如果。劉禪就像一個少不經事的孩子突然讓他去面對人生,又沒有人指點,結局是什麼?很簡單,失敗,再失敗,假如有很多的機會讓他去失敗,那他沒準能成功,可劉禪沒有那麼多機會。
公元223年四月,劉備去世,劉禪繼承皇位在成都稱帝,時年十七歲。劉禪繼位初期,根據劉備遺詔,由丞相諸葛亮輔政,「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這一年,蜀漢國內叛亂四起,先有牂牁郡太守朱褒佔據本郡反叛,後有夷王高定起兵。諸葛亮為穩定形勢與孫權修好。
公元225年三月,諸葛亮率軍征討南方四郡,四郡都被平定。
從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諸葛亮多次北伐與曹魏交戰。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在渭濱病逝。魏延與楊儀因爭奪權力不和,互相攻打,魏延兵敗逃走;楊儀斬殺魏延,統率各路兵馬撤回成都。劉禪任命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理國家政事。公元235年,楊儀被貶為庶民並遷住漢嘉郡。夏四月,升任蔣琬為大將軍。
從諸葛亮死後到劉禪「自攝國事」,蜀漢維持了近三十年的統治,劉禪對宦官黃皓頗為寵信,姜維畏懼黃皓,只得擁兵屯墾漢中。
沒有誰天生就什麼都會,劉備給劉禪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但諸葛亮並沒有繼續讓劉禪成長下去,也許諸葛亮想先安定國內外局勢,等局勢好轉或者統一之後再教劉禪怎樣治國。可在阿斗即位到諸葛亮去世的這十一年裡,阿斗需要什麼?需要的不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諸葛亮,需要的是一位良師,可他沒有,諸葛亮獨攬大權,也沒有任何人敢去跟阿斗說什麼,因此悶在宮中無所事事的阿斗,除了看書之外就是與宦官為伍,宦官能帶出好皇帝?
完全不可能,所以阿斗後來的昏庸不是他本身的原因,而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他在諸葛亮面前也表現出他本來的智慧,只是在諸葛亮的光環之下顯得微不足道罷了。諸葛亮死後,阿斗能夠均衡各方勢力,繼而做了29年皇帝,從這點來看,阿斗並不昏庸,至於說崇信宦官這點,不足為奇,就像二世胡亥崇信趙高一樣,因為他身邊能崇信的也只有宦官。
阿斗之所以成為「扶不起來」的阿斗,原因並不在其自己昏庸,而在於無用武之地,才能無法施展,頭上一直有一個大大的光環籠罩,就算想去施展,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說,諸葛亮的束縛才是阿斗最終成為「扶不起來」的阿斗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