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是曹魏滅蜀的功臣,作為隴西戰場的主要將領,鄧艾接在隴西戰場力挫蜀漢姜維,將西蜀勢力逐步擠壓到川甘邊境。最終兵臨城下迫使劉禪投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鄧艾的成功之路就像陰平古道一樣坎坷崎嶇又充滿希望。從老家棘陽逃荒出來的鄧艾,到了襄城以被抓壯丁的方式收容為典農部民,作了曹魏屯田大軍的一員。他不甘平庸,充分發揚工作不忘學習的精神,發奮讀書,考取了都尉學士的學位,並成為一名屯田區看管糧草的小吏,稻田守叢草吏。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一年一度的各郡派往朝廷匯報經濟統計工作的上計會上,作為襄城選派的計吏,鄧艾的工作匯報被朝廷大員、三公之首的太尉司馬懿賞識,以開府自辟僚屬的遴選方式成為了司馬懿的幕僚,進入尚書府工作。公元241年,魏國制定伐吳戰略,為大軍儲備糧草。鄧艾憑借自己上山下鄉的經歷,走出辦公室,沿淮河實地考察,開闢並制定了穎水屯田區。按他的考察報告,魏國疏通淮河河道,加固南北河堤,為戰備屯田區的澆灌、洩洪、漕運工作做足功課。並派出五萬人,以每年一萬人輪休的方式,完成戰略屯田五年計劃。自此"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的鄧艾,走向了魏國的統治核心圈。
公元256年,魏蜀邊境的隴西戰場戰事吃緊,鄧艾經歷了中央考核、地方歷練(曾任汝南郡太守),被司馬昭注意,派赴前線抵禦姜維進攻。姜維欲進狄道縣,在祁山遭遇鄧艾的重兵阻擊,不得不改道西北去南安郡,在武城山又被鄧艾安排的魏軍攔截,姜維改道正東偷襲上邽,在段谷遭伏。姜維遇到鄧艾,吃了閉門羹,損兵折將退回成都。
公元263年,司馬昭估量了西蜀兵力,派兩倍於敵的十八萬大軍,分三路進討。由鄧艾、諸葛緒各領三萬前後夾擊姜維蜀軍,由鍾會領十二萬眾攻佔了素有"棧閣北來連隴蜀,漢川東去控荊吳"之稱的戰略要地漢中。漢中失守,姜維後撤至劍門山谷的劍閣扼守。魏蜀在劍閣相持不下。鄧艾從陰平郡出發,翻甘肅文縣青崖關的摩天嶺進入四川,經青川縣,過江油關的左擔道,經涪縣兵抵成都門戶雒縣。這中間,鄧艾充分發揮破釜沉舟的作戰精神,雖孤軍深入,卻作戰勇猛,在涪縣消滅了前來抵禦的諸葛瞻、張遵,切斷了成都大本營和前線姜維的軍報,西蜀滅。
後來的鄧艾遭到了坐擁二十萬大軍、野心稱孤的鍾會的陷害,又在監軍衛瓘滅鍾會、姜維叛亂中被牽連,於三造亭被追殺,成為曹魏時期門閥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曹魏一代著名將領就此隕滅,鄧艾草根出身,靠奮鬥贏得的一時輝煌,卻草草收場。歷史證明,鄧艾先天的政治空白並非其苦讀和後天努力所能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