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是滅蜀第一功臣 ,但卻慘遭殺害, 落得個家破人亡, 他僅用幾干士兵, 就滅掉一個國家 ,但卻成為三國時期, 死得最冤的著名將領, 鄧艾是如何從一個 草根,逆襲成為一代著名將領的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公元208年, 曹操攻下荊州後, 曾強行將當地人民北遷, 鄧艾及其母親、族人 便在這時被強遷到汝南, 作屯田民, 因年幼, 鄧艾最初是當放牛娃, 但他從小有大志向 ,決心通過奮鬥 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十二歲時, 又隨母至穎川, 讀到已故太丘長 ,陳寔碑文中的兩句 ,文為世范 行為士則 。
於是自己命名為鄧范 ,字士則 ,宗族中有與他名字相同者, 遂改今名 ,在屯田民中, 有才學的人很少 ,鄧艾憑其才學, 被推薦為典農都尉學士。 由此可以擔任典農都尉的, 佐、乾等下級官吏, 以後如有勞績還可能逐步陞遷, 這對於出身卑微的人來說 ,不失為一條改換門庭的進身之路, 但因為囗吃, 典農都尉認為他, 不適於擔任重要職務, 便指派他充當做一名 看守稻草的小吏, 同郡一長者見其家貧, 而鄧艾開始時沒有表示感謝 ,鄧艾喜歡軍事, 每見高山大川, 都要在那裡勘察地形, 指劃軍營處所 ,遭別人譏笑也不介意, 出身貧寒的屯田部民, 出身貧塞的屯田部民, 要出人頭地談何容易, 鄧艾平淡地過了近二十年, 後來總算當上了典農功曹 ,幫助管理屯田, 一次 鄧艾上洛陽去呈報, 有機會見到洛陽太尉司馬懿。
司馬懿很賞識他的才能 ,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 後升任尚書郎 ,遇到司馬懿, 可以說是鄧艾一生的重大轉折, 當時魏國準備在東南一帶, 進行屯田來積儲軍糧, 因此就派精於勘察地形的鄧艾, 鄧艾在經過詳細的實地勘察之後, 他向司馬懿提出了兩項重要的建議 ,這便是著名《濟河論》 可以說, 曹魏政權能夠在三國中, 始終保持實力最強, 特別是在後期, 鄧艾的許多建議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司馬懿非常賞識鄧艾的才能, 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 後升任尚書郎, 繼而委任他為獨當一面大將, 領兵抵擋姜維的多次北伐 ,令姜維未能出祁山一步, 而鄧艾也因超高的軍事才能 。
以及傑出的政治功績, 被封為安西將軍, 兗州刺蟲, 太尉等官職 ,華麗的完成了, 從一名窮屎絲, 向高富帥的轉變, 公元263年, 曹魏征四方之兵十八萬, 分三路大軍伐蜀 ,鎮西將軍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 取道漢中, 直逼陽安關 ,第二路, 征西將軍鄧艾率部3萬餘人, 白狄道進軍甘松、沓中, 以牽制蜀漢大將軍姜維, 駐守沓中的主力 ,第三路 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餘人, 進攻武都, 以斷姜維的後路, 征西將軍鄧艾 ,在沓中擊敗了姜維的蜀漢主力大軍 姜維被迫與廖化、張翼等 。
合兵退守劍閣天險, 只能苦苦支撐, 姜維、廖化、董厥等人 ,竭盡全力與強大的魏軍周旋, 雖然丟失了漢中、陽平關等地 但退守到劍閣 據險死號 還是頂住了魏軍的進攻 鍾會大軍糧草接應不上來 ,有退軍的打算, 鄧艾說 ,現在蜀軍連敗 ,我軍應乘勝追擊 ,從陰平小路經漢德陽亭到涪縣, 成都近在咫尺, 派精兵由此直搗敵軍巢穴 一定拿下成都 ,這就是兵法上說的攻其不備 ,他親率軍隊翻山越嶺, 硬是在無人區 ,砍出一條路來到蜀漢後方, 下山無路 ,只有陡峭的山崖 ,年近七十的鄧艾, 身先士率, 裹上氈子滾下山來, 士兵們備受鼓舞, 攀著樹木 ,一個接一個下得山來, 進入蜀漢大後方 ,腹地突然出現敵軍, 蜀漢軍民大亂 ,在綿竹抵抗一陣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陣亡, 軍隊潰敗, 消息傳到成都, 蜀後主劉禪投降 ,並給劍閣的, 姜維部隊下令不抵抗了 ,姜維率軍向對面的鍾會投降 。
到此 滅蜀一役, 鄧艾居功至偉, 他從陰平小道, 直取成都這一招 ,就是一把匕首 ,插進了蜀國的心臟 ,從心理上摧毀了蜀人的意志, 後面的戰鬥看似激烈, 其實已成定局, 這個成功的奇襲 ,足以進入軍事教科書 ,作為教材 ,鄧艾因此被封為太尉, 登上人生的巔峰 ,當時蜀漢的主力部隊, 還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 ,大部分國土都還沒有丟失, 但鄧艾為何只用幾干兵馬 就逼得劉禪投降? 這與諸葛瞻的戰死有很大關係, 諸葛瞻是蜀漢名臣諸葛亮之子, 諸葛亮鞠躬盡瘁後 ,諸葛瞻成為蜀漢的重要人物, 當鄧艾借道陰平, 奇襲江油、迫降守將馬邈後 劉禪將5000精兵, 交給諸葛瞻和黃崇, 讓他們全力抗敵, 諸葛瞻和鄧艾在綿竹相遇了, 最後一道防線。
是蜀漢都城成都的 ,有人說 ,此刻諸葛瞻不應該與鄧艾決戰, 而是固守待援 ,可實際上 ,蜀漢政權已經被鄧艾的奇襲, 打得心驚膽戰 ,急需一場勝利來穩定人心 ,諸葛瞻是一個文官 他並沒有帶兵作戰的經驗, 葛瞻的表現頗有可圈可點之處, 特別是在交戰之初, 此前 他在綿竹列陣以待, 不急不躁 ,葛瞻的表現頗有可圈可點之處 ,鄧艾派鄧忠、司馬師纂 ,分別攻打諸葛瞻的, 都失敗而歸 ,覺得敵人是一塊不好啃的硬骨頭, 鄧忠、司馬師纂 ,對鄧艾說, 已經沒有後路了, 何不可之有?
在此一舉, 自己走到了這一步, 存亡之分, 罵罵咧咧地要將他們殺掉, 他怒罵鄧忠、司馬師纂 ,罵罵咧咧地要將他們殺掉 鄧艾明白, 鄧忠、司馬師纂見勢不妙, 趕緊回去指揮再戰 此戰, 鄧艾親自上陣督戰, 經過一番激戰, 蜀軍大敗 ,諸葛瞻父子均戰死沙場 ,上演了悲壯的一幕, 這場大戰的失利, 讓蜀漢君臣的抵抗意志 ,發生了坍塌, 自劉禪以下, 幾乎無人相信自己, 還能對抗曹魏大軍 ,打是打不過的, 逃是逃不掉的, 投隆派便迅速佔領了上風 區別就在於, 到底是投降曹魏 ,還是投降孫昊?
這時候 ,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 ,勸劉禪投降曹魏 ,於是 享國43年的蜀漢政權 ,就此永遠地劃上了句號, 而作為這場戰爭最大的功臣, 鄧艾 本應該等待他的是, 高官厚祿 ,光宗耀祖 卻沒有想到 ,沒出兩個月, 就家破人亡 ,這究竟是為何, 在行軍打仗方面 ,絕對是超一流水平 ,放在任何一個朝代, 都是最高水平的武將, 但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鄧艾也不例外, 他有著十分明顯的性格缺陷 ,容易驕傲, 他在滅亡蜀漢後, 深感驕傲, 引以為榮, 他做了兩件事情 ,得罪了鍾會和衛瓘, 一是參照東漢將軍鄧禹的做法, 擅自以天子的名義, 任命了一大批官吏, 拜禪行驃騎將軍 ,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 ,又以師纂領益州刺史, 隴西太守牽弘等領蜀中諸郡 。
二是在把綿竹大戰中 ,死亡的曹魏戰士, 與蜀漢死亡士兵埋在一起, 修築高台作為京觀, 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 使於綿竹築台以為京觀, 用彰戰功, 士卒死事者, 皆與蜀兵同共埋藏 鄧艾還口吐狂言 ,對蜀漢大臣說, 諸君賴遭某, 故得有今日耳, 若遇吳漢之徒, 已殄滅矣 又大言不慚地說, 姜維自一時雄兒也 ,與某相值, 故窮耳 ,鍾會的職務在鄧艾之上, 衛瓘是三軍的監軍, 他們對鄧艾狂妄自大, 獨斷專行的做法 ,都感到不滿 ,便密奏司馬昭 ,造謠稱鄧艾有謀反之意, 司馬昭本來就是, 擅長玩弄權術之人 ,對鄧艾這樣的武將素來就很猜忌 他收到鍾會和衛瓘 ,發來的奏報後, 沒有懷疑 ,讓朝廷下詔書逮捕鄧艾 ,用囚車送到都城洛陽來 ,鄧艾仰天長歎說: 艾忠臣也 一至此乎 ,白起之酷, 復見於今日矣, 哀歎自己遇到了, 泰朝著名將領白起一樣的命運, 後來的事實證明, 他比白起慘多了。
就在鄧艾的囚車, 送到洛陽的途中, 鍾會卻在姜維的策反下, 迫不及待地謀反了, 司馬昭親自率領10萬大軍平叛, 僅僅三天, 就將鍾會的反叛行動平息了, 殺掉了鍾會、姜維等一幫人 ,鄧艾被抓, 鍾會被殺, 一時場面十分混亂, 司馬昭命令衛瓘主持工作, 穩定局勢 ,衛瓘所做的第一件事 ,便是馬上派護軍田續, 前去追趕鄧艾 ,將鄧艾父子誅殺於綿竹 ,又將鄧艾在洛陽的剩餘兒子, 全部殺掉, 妻子和孫子全部發配到西域, 妻子和孫子全部發配到西城 一代滅蜀著名將領, 落得個家破人亡的結局, 鄧艾之所以迎來這樣的結局, 都是他的個人行為造成的 ,對於鄧艾的結局 《三國誌》作者陳壽曾這樣評價, 鄧艾矯然強壯, 立功立事, 然暗於防患 ,咎敗旋至, 豈遠知乎諸葛恪, 而不能近自見。
此蓋古人所謂目論者也, 所以 當一個人沒有機會, 問鼎權力的巔峰之時 ,也就是沒有辦法 自己成為皇帝的時候, 就不應該忘記自己的身份, 也不應該過分狂妄 ,表面上看 ,鄧艾之死是與鍾會的一場鬧劇 ,但是背後卻是魏晉時期 ,門閥士族對整個政治的影響, 鄧艾作為作為底層百姓, 曹魏官僚子弟對政治的壟斷, 這種政治的壟斷 ,抑制了官僚階層內部的流動 ,同時也造成了官僚集團的僵化, 整個三國史, 表面看是魏蜀昊三國的戰爭史, 其實歸根到底 ,是儒家士族豪門 ,與寒門軍閥的鬥爭史, 這種士族門閥, 對官僚階層的壟斷, 也造成了西晉的分裂 ,這也是五胡亂華的主因。
後期門閥士族的壯大, 導致皇帝直屬的州郡沒有兵力, 而諸侯王卻可以在封國領兵 ,進而中央沒有能力抗衡諸侯王 ,最後只能發展成諸侯王之間的博弈, 中原王朝勢力減弱 ,胡人於是遷徙進入漢人地界, 但在漢地的胡人, 並不能得到平等的待遇 ,使得胡漢矛盾嚴重 ,當西晉王朝衰弱後 ,胡人就開始起兵南下, 五胡亂華最終爆發, 中國也陷入了長達300年的動亂, 差點亡國滅種 。
公元265年, 司馬昭嫡長子司馬炎, 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 建國號晉, 建都洛陽, 改元泰始, 公元273年, 議郎段灼上書為鄧艾, 打抱不平 司馬炎下詔為鄧艾平反 ,鄧艾是三國末期 ,最為傑出的著名將領, 其軍事才能堪比 ,諸葛亮與司馬懿, 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 見解超人, 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 ,作戰中料敵先機, 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 ,其偷渡陰平一役, 堪稱中國戰爭史上, 歷次入川作戰中, 最出色的一次, 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 而載入史冊 ,鄧艾在生活中, 能與將士同甘共苦 。
在作戰中又能身先士卒, 種田時手執耒耜, 陰平道上, 他以氈自裹, 推轉而下, 正因為他能處處作出表率, 部隊才上下相感, 莫不盡力 ,取得一系列的勝利, 但鄧艾雖善於作戰, 卻不善自保 ,盧弼有言 ,鄧艾耄年, 裹氈履險, 報國精忠 ,允宜彰表 ,艾隨時隨事, 皆有經國遠猷 ,竟為鍾、衛所忌 ,慘死毒手 ,干秋而下, 惜此美才 ,羅貫中有詩曰: 自幼能籌劃 多謀善用兵, 凝眸知地理, 仰面識天文, 馬到山根斷 ,兵來石徑分, 功成身被害, 魂繞漢江雲 一代著名將領。 最後也跑不了慘死的下場, 實在是可悲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