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字士載,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三國網小編一起走進瞭解。
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在魏滅蜀之戰中,征西將軍鄧艾採用以迂為直的謀略,在魏蜀兩軍主力對峙於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越過700餘里荒無人煙的地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今四川綿陽),兵臨成都。後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
公元263年11月,蜀漢正式滅亡,意味著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格局開始走向結束。可是,在蜀漢滅亡,立下大功之後,鄧艾卻遭到了殺身之禍。那麼,問題來了,鄧艾作為滅蜀最大功臣,為何會落得一個被冤殺的下場?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是因為鄧艾犯了兩個錯誤。
一
首先,蜀國滅亡之後,姜維策動鍾會造反。鍾會謀反失敗後,魏軍大肆掠劫,後由監軍衛瓘收拾穩定局勢,因其參與誣諂鄧艾,遂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於綿竹(今四川德陽)西。鄧艾在洛陽的余子也被誅殺,鄧艾妻和孫子被發配到西域。對此,在筆者看來,鍾會被殺,顯然是咎由自取,也即其真的想造反,這才被殺的。可是,就鄧艾來說,因為沒有真的謀反,所以屬於被冤殺的情況。至於鄧艾為何會被冤殺,主要還是因為鄧艾犯了兩個錯誤。一方面,就第一個錯誤來說,就是鄧艾擅自承製拜官。
後主劉禪放棄抵抗後,征西將軍擅自循東漢將軍鄧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在此基礎上,征西將軍鄧艾拜劉禪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在漢末三國時期,征西將軍作為四征將軍之一,和驃騎將軍還存在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多個檔次的差距。
二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作為曹魏的征西將軍,鄧艾完全沒有資格給劉禪冊封為驃騎將軍。對此,在筆者看來,鄧艾這一破壞規矩的行為,自然會給對手攻擊他的口實。當然,更為關鍵的是,鄧艾冊封後主劉禪等人時,是先斬後奏,也即事前既沒有得到曹魏皇帝曹奐的許可,也沒有獲得曹魏權臣司馬昭的授權。而這,自然觸碰了司馬昭的底線,因為不管是鍾會還是鄧艾,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將,今天他們可以擅自冊封蜀漢百官,明天就完全可以做出更加過分的事情。
所以,在鍾會等人攻擊鄧艾擅自承製拜官之後,司馬昭已經是心懷不滿了。等到鍾會再誣陷鄧艾謀反時,司馬昭雖然沒有立即下令處死鄧艾,卻還是派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用檻車將其送到都城洛陽,這意味著司馬昭已經懷疑鄧艾了。
三
另一方面,鄧艾的第二個錯誤就是向司馬昭索要臨機處置的權力。當鄧艾滅蜀之後,便向司馬昭提出了自己對局勢的看法和準備採取的措施,也即在鄧艾看來,今憑借平定西蜀的聲威,乘勢伐吳,正是席捲天下的有利時機。由此,對於鄧艾來說,想要在消滅蜀漢之後,繼續討伐東吳。不過,司馬昭卻沒有同意鄧艾的方案。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為鄧艾如果連續消滅蜀漢、東吳的話,必定會功高震主,乃至於成為司馬懿家族的重要威脅。
於是,馬昭讓監軍衛瓘告誡鄧艾:「此事應上報,不宜馬上實行。」對於司馬昭來說,顯然不同意鄧艾的方案,表示消滅東吳的計劃,應該從長計議。但是,鄧艾再次上奏司馬昭,表示如果凡事都請示朝廷,太耽誤時間了(「若待國命,往復道途,延引日月」)。
四
最後,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鄧艾這是希望司馬昭授予自己臨機處置的權力,也即在討伐東吳上,鄧艾強烈要求自己可以先斬後奏。雖然鄧艾的初衷,是方便進攻東吳,可是,從司馬昭的角度來看,就必須堤防鄧艾是不是別有二心了。如果司馬昭真的授予鄧艾臨機處置的權力,那麼後者完全可以藉機在巴蜀之地自立,或者是在消滅東吳之後,和司馬昭掌握的曹魏隔江對立。因此,已經憑借魏滅蜀之戰積累足夠威望的鄧艾,想要進一步建功立業,雖然客觀上有助於司馬昭結束三國鼎立的格局,可是這也會出現功高震主的結果。早在戰國時期,白起在長平之戰後準備立即消滅趙國,但是秦昭襄王沒有同意,結果君臣產生了間隙,最終秦昭襄王賜死了白起。
現在,鄧艾的結局,顯然和白起比較類似,也即鄧艾和白起都沒有造反的意圖,但是,因為具有造反的能力,加上中間有其他人的挑撥,所以讓雙方產生了芥蒂。總的來說,鄧艾所犯的兩個錯誤,無疑都觸及了司馬昭的底線,加上有鍾會等人落井下石,很快鄧艾就被拿下。到了公元264年,鍾會、姜維起兵之後,鄧艾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也即鄧艾作為消滅蜀國的最大功臣,卻落下了被冤殺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