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是怎麼用兩千人讓劉禪投降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自劉邦斬白蛇起義,又擊敗項羽,建立大漢政權,一直到漢獻帝劉協時,漢祚已綿延近四百年,在我們封建歷史上,除了周朝,幾乎是沒有任何一個政權,能夠與其比肩。然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先有宦官之亂,又有董卓禍亂朝綱,天下大亂的帷幕,逐漸拉開,直到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位,以魏代漢,宣告了這個王朝的覆滅。
然而,就在次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政權,並自稱是繼承漢室。可曹丕不是王莽,他也不是劉秀——他建立的蜀漢政權,未能完成統一,也未能讓漢室再續輝煌,反而在四十餘年後,便宣告滅亡了。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當初魏將鄧艾偷渡陰平,直逼成都城下的時候,所率的兵馬並不多,《三國誌》稱:「鄧艾追姜維到陰平,簡選精銳」,《三國演義》中更是直接稱鄧艾帶往成都的兵馬,僅兩千人。
要知道,蜀漢的國都成都,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存在,當初劉璋闇弱,劉備入川還奮戰三年,兵臨成都城下時,也沒敢強攻,而是在馬超到來之後,用馬超之威名,嚇得劉璋稽首,開城投降。那麼,為什麼鄧艾到來之後,僅用少量兵馬,便迫降了劉禪呢?僅是因為劉禪闇弱嗎?
答案是否定的,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當時鄧艾率兵到來的時候,不僅劉禪慫了,滿朝文武也分成了三派——有人主張降吳,有人主張降魏,有人則建議逃往南中,也就是說,沒有一人主動請戰。這種情況為什麼會發生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鄧艾的威名
雖然鄧艾在成名之前,被埋沒多年,一生中最出彩的一戰,也僅是滅蜀之戰,但是在此之前,他在曹魏西線,負責抵禦姜維的北伐,取得的戰績,也不容小覷。再加上他到達成都之前,先後在涪城、綿竹擊敗了諸葛瞻,及很多著名將領之後,很容易形成威懾力,使蜀漢的朝臣喪膽。
二、成都空虛
當然了,一個人的驍勇,在戰場上並不能改變什麼,如果成都內部有足夠的兵馬,劉禪和眾臣,或者還不會這樣輕易投降,畢竟沒有誰想做亡國奴。但是,在此之前,姜維、張翼、廖化等人,都到往了前線,城中的守衛力量,則大都已隨諸葛瞻殉國,劉禪就算想拼一把,又能夠憑借什麼,倚仗什麼呢?
三、沒有外援
而且,成都不但城內空虛,還沒有外援——在此之前,著名將領霍峻的兒子霍弋,想率南中的兵馬,前來支援成都,劉禪聽信了黃皓之言,認為魏軍打不過來,於是選擇了拒絕,這個時候,再重新徵召霍弋,根本來不及了。而在巴東的閻宇,雖然早早便率軍回援,可是史料中並沒有他到達成都的記載,也就是說,這個人神秘失蹤了。另外姜維等人雖然暫時擊敗了鍾會,一時半會,卻也趕不到成都,所以劉禪即便不想投降,也無能為力。
四、蜀漢不得民心
除此之外,劉禪投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蜀漢政權在當地並不得民心——劉備入川之後,先是放任士兵哄搶,之後又利用經濟手段,對百姓進行盤剝。諸葛亮和姜維不斷的北伐,導致窮兵黷武,益州疲敝。再加上蜀漢一直以來,對益州派的打壓,蜀地之人,真正忠於劉氏政權的,很少。因此以譙周為首的益州派,堅決主張向曹魏投降。被諸葛亮稱讚曰「天資仁敏」的劉禪,自然也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知道,就算自己堅持不降,成都的大門,依舊被打開,到時候,不管是自己的家人,還是真正忠於蜀漢之人,都要遭殃,於是他選擇了主動投降。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滅蜀之戰爆發之後,鄧艾只率少數兵馬,就能迫降劉禪,並非是僅是因為劉禪窩囊,而是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他不得不降,這與鄧艾當時有多少兵馬,有多少戰力,並沒有太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