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劉禪投降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鄧艾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蜀漢剩下的大軍到底有多少?劉禪為什麼不反抗就投降了?
公元263年,司馬昭下令魏軍兵分三路南下伐蜀,魏軍總兵力合計18萬人,由鄧艾率領3萬人,諸葛亮緒率領3萬人,鍾會率領12萬人,兵分三路攻蜀,當時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沓中屯田,手上最多也就是三萬人,蜀漢漢中守軍差不多是2萬人。
魏軍南下後,姜維立即趕往陰平橋頭企圖阻擋魏軍經漢中進入益州,姜維繞過了諸葛緒大軍,先於鍾會大軍到達劍閣道,並在劍閣利用蜀道天險設置防線阻止鍾會大軍,鍾會十幾萬大軍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關無法前進。
鄧艾
於是鄧艾提出偷渡陰平的計策,鄧艾從自己手下的3萬士兵中挑選了部分精兵,並聯合鍾會派來的田章部一起聯合偷渡陰平,既然是一次偷襲行動,則不可能會有太多的大軍,人數太多容易被蜀軍發現,就算從三萬人中挑出三分之一,聯合田章的大軍也有一萬多精兵,這便是偷渡陰平的所有兵力。
魏軍進攻後,蜀漢軍也做出相應的反應,劉禪派出廖化、張翼、董厥三將各率大軍到陽安關口防守魏軍,以防止魏軍從漢中進入益州,廖化、張翼、董厥三將合計總兵力約一萬人,再加姜維的3萬人,漢中的2萬人,蜀漢大軍在前線與魏軍交戰的大軍總數量有6萬人左右。這6萬人由姜維一統指揮,除了漢中被圍困的大軍之外,大部分在劍閣隨姜維阻擋魏軍。
姜維
與此同時,魏將鄧艾率領一萬精兵偷襲了七百里無人區,直接繞過了劍閣,到達了成都外圍的江油縣,蜀軍江油守將馬邈猝不及防,不戰而降,直接率領大軍投降了鄧艾,江油關原本也是險要關隘,但馬邈一投降,魏軍就長驅直入,下一站就是綿竹,只要鄧艾拿下綿竹,就能直達成都城下。
蜀漢得知鄧艾突然出現在江油時,大吃一驚,連忙派出諸葛瞻率領成都的衛戍部隊前往綿竹迎戰鄧艾,那麼諸葛亮瞻率領了多少兵馬呢?
蜀漢政權在163年的總兵力是10萬人,東邊防守東吳的邊防軍總數約有一萬人,南邊防守南中少數民族的邊防軍總數也有一萬人,再加上蜀漢22個郡各地都有郡縣兵,郡縣兵至少也有一萬人,而前線在抵禦魏軍的蜀漢大軍有6萬人,這加起來的話就是9萬人,因此成都最多只有1萬人的大軍,而且這一萬人,是成都最後的大軍,如果這一萬人沒了,成都就變成了沒有大軍的城池。
魏滅蜀之戰
結果諸葛瞻率領的1萬成都衛戍部隊不敵鄧艾的精銳野戰軍,蜀軍全軍覆沒,主將諸葛瞻也是戰死沙場,這一萬人基本上都是戰死,接著,鄧艾乘勝進軍成都,到了這個時候,成都已經沒有兵了,除非把老百姓武裝起來,還能堅持下,否則無兵之城的成都,除了投降之外,沒有別的出路。
而遠在江州和南中的蜀漢邊防軍,雖然加起來還有2萬多人,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鄧艾都兵臨城下,外地的大軍想要來勤王,至少要一個月時間,最快也要15天以上,根本救不了,所以,劉禪投降的時候,成都其實已經沒有大軍了。這就是劉禪投降的第一個原因,沒有大軍,自然打不了仗,不投降又能做什麼呢?
成都沒有大軍,這就是劉禪投降的第一個原因,但並不是主要原因,劉禪投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最後關頭受到了來自蜀漢本土士族豪強的脅迫。
劉禪與黃皓
蜀漢的政治階層與曹魏和東吳不同,當曹魏和東吳因為流血政變、爭權奪利內部進行激烈政治鬥爭時,蜀漢至少在表面上保持著穩定,劉禪當皇帝以來的40年中,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姜維,或者是劉禪,都在利用北伐來轉移內部矛盾,任何一個政權都有內部矛盾的,只不過何時爆發而已。
蜀漢的問題就在於益州本土豪強長期受到統治階層的打壓,蜀漢的統治階層是外來政權,是利用外地人(包括荊州人、東州人及其他外地人)聯合執政來打壓本土豪強的方式,來保證政權的穩定,這一基本國策從劉備及諸葛亮時代就開始嚴格執行,如果你有疑問,可以看看蜀漢從建立到滅亡時期,所有的高層統治人員,全部清一色的外地人,沒有益州人。
打個比方,先說蜀漢四相,諸葛亮是外地人,荊州士族領袖,蔣琬、費禕、董允全部是荊州人,再說說尚書檯執政人員,清一色的外地人,董允之後的尚書令陳祇是穎川郡汝南人,再之後的尚書董厥、樊建都是荊州義陽人,今河南桐柏人,都是魏延的老鄉,還有個執政的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祖籍山東人,都是外地人。
蜀漢統治階層意味打壓益州人 ,固然維護了統治,但帶來了一個問題,益州人對蜀漢政權的極度不滿,所以益州人就尋找一切機會反抗蜀漢,或者設法讓蜀漢滅亡,當鄧艾兵臨成都城下時,益州本土人絕大多數持投降態度,因為他們受壓迫太久了,不如投降了魏國,還能當家做主,所以這個時候,益州豪強傑出的代表譙周出現了。
譙周是益州有名的大儒,對於北伐一直是反對意見,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反對北伐,這就是《仇國論》,譙周還是《三國誌》作者陳壽的老師,譙周勸諫劉禪投降的理由非常荒唐可笑,當時劉禪可供選擇的方法有逃走和投降,譙周認為逃走的話,沒有地方可逃,逃到南中會被少數民族欺負,逃到東吳會被東吳欺負,一個國家哪有兩個皇帝的?同時魏國到時一統天下,還要投降一次,不如一次投降到位。
譙周建議投降
逃走的辦法被譙周以可笑的理由認為行不通,那就只有投降了,而且譙周還有個可笑理由,說司馬昭肯定會封賞劉禪的,如果司馬昭不同意,他譙周就到洛陽去面見司馬昭請求封賞,這個奇葩的理由得到很多人的贊同,劉禪居然也同意了,於是就投降了。
劉備一生何等英雄,靠著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永不放棄的精神,招賢納士的態度,白手起家建立的蜀漢政權就被劉禪這麼輕易地敗掉了,連姜維這樣的魏國降將都對劉禪的投降極度不滿,並且在劉禪投降之後,仍然謀劃為劉禪復國,可劉禪卻只想享樂,正如他對司馬昭說的那句「此間樂,不思蜀也」,代表了劉禪的能力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