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和鍾會被殺真的是自取滅亡嗎?司馬昭對此有責任嗎?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鍾會與鄧艾被殺,歷史上認為,是他們自取滅亡的結果。
鄧艾在拿下成都,滅亡蜀國以後,雖然並沒有想叛變獨立的心思,但是他政治上很不成熟,自高自大,說話行事很不檢點,在成都當土霸王。這給了鍾會讒陷他的機會,因而他被朝廷抓上囚車,最後,監軍衛瓘慫恿鄧艾的仇人,中途把他給殺掉了。
鍾會則是到成都後,立刻舉旗造反。最後,在姜維的挑唆下,他把魏國的將領都囚禁起來,意欲把他們全部殺掉。最後引起魏將們不滿,反戈一擊,把鍾會連同姜維一併反殺掉。
也就是說,鄧艾和鍾會的死,並不是司馬昭殺的。
但是,鄧艾和鍾會真的不是司馬昭所殺的嗎?
(鍾會)
我之所以對這件事產生懷疑,是因為有一件事是解釋不過去的,就是司馬昭執意要伐蜀這件事。
這件事最初是司馬昭提出來的。司馬昭認為,伐蜀的機會來了,應該整頓大軍,一鼓作氣拿下蜀國。當司馬昭提出這一點的時候,當時魏國國內基本上都不同意,包括鄧艾,都認為攻打蜀國還沒到時候。支持司馬昭伐蜀的,只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鍾會。但就算鍾會支持,當時也有人提醒司馬昭說,鍾會這個人不可靠,他伐蜀,可能別有用心。
也就是說,司馬昭伐蜀這件事,是非常冒險的。首先是很可能伐蜀無法成功。就算伐蜀成功了,鄧艾、鍾會等人很可能居功自傲,甚至反叛司馬昭。那樣一來,司馬昭勢必白忙活一趟。而司馬昭本人又是不可能帶隊伐蜀的,因為曹魏宗室都在鄴城,他們是當年被司馬懿拘禁起來了的。如果司馬昭帶兵去了蜀地,可能國內就會變天。總之,司馬昭只要啟動了伐蜀這道程序,他怎麼著都是輸家,吃力不討好。
既然吃力不討好,為什麼司馬昭還要做這件事呢?
(鄧艾)
我認為,司馬昭之所以敢派鄧艾和鍾會去伐蜀,很可能是有恃無恐。而他之所以有恃無恐,是因為他有三道保險措施。
第一道措施,借鍾會殺鄧艾。
鍾會和鄧艾有矛盾,鍾會不容鄧艾有功。鑒於這種情況,司馬昭偏偏要給鄧艾權力,讓他建功。而一旦鄧艾建功,鍾會必定嫉妒他。這樣,司馬昭就可以借鍾會的手,殺掉鄧艾。
事實上正是如此。當鄧艾奇襲陰平,奪取成都以後,司馬昭立刻奏請給他封侯,並提拔他為太尉。這個封賞是非常大的,本來鄧艾是鍾會的部下,現在卻成了太尉,職權一下變得在鍾會之上,鍾會怎麼可能容許他的存在呢?所以便偽造他對朝廷很怠慢的書信,並誣陷他造反。
司馬昭知不知道鄧艾被冤枉呢?他當然是知道的。但是他將錯就錯,不做調查,就派人把鄧艾抓起來。這就是借鍾會之手,搞倒鄧艾。
(衛瓘)
其二,衛瓘是重要棋子。
鄧艾和鍾會實際上都是在衛瓘的運作下,被殺掉的。
首先是鍾會讒陷鄧艾,衛瓘沒有糾錯,和鍾會一起讒陷鄧艾。後來,鄧艾被押解去長安的時候,衛瓘害怕自己合謀讒陷鄧艾的事情暴露,慫恿鄧艾的仇人,中途把他殺掉了。接著,衛瓘又組織魏軍將領,反戈鍾會,把鍾會殺掉。
衛瓘是司馬昭派到前線的監軍,是專門監督鍾會和鄧艾軍事行動的。
不過,這裡卻有一些讓人不明白的地方,衛瓘是司馬昭派去的監軍,他怎麼敢自作主張殺鍾會和鄧艾呢?尤其是殺鄧艾。史書上說他怕鄧艾回去後,他的陰謀暴露,所以才這樣做。但是,他一個監軍,怎麼敢擅作主張隨便殺大將呢?殺大將,其罪行不是比陷害大將更嚴重嗎?
所以,很可能衛瓘在前去蜀國當監軍之前,司馬昭就已經給他交代好了,讓他在合適的時機裡,想辦法殺掉鍾會和鄧艾。
從衛瓘回國後,司馬昭對他的封賞,以及司馬炎上台後,對他的格外重視,就可以看出,衛瓘必定是得到秘密授權的。
(司馬昭)
其三,屯兵十萬防鍾會。
除了前面兩道保險措施外,司馬昭還有一道保險措施,便是他已經準備了十萬兵力,屯集在長安。同時,他也把天子劫持在一起。一旦前面兩道保險措施都失靈了,司馬昭將直接提兵攻打鍾會。
再加上鍾會手下的魏軍,並不真心歸附鍾會,也就是說,鍾會人心不穩,司馬昭並不害怕鍾會造反。
當然了,這只是下下策。
不過,實際上在前面兩條措施下,鄧艾、鍾會已經被殺,司馬昭用不著這條下下策了。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鄧艾、鍾會的死,司馬昭是脫不了干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