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蜀漢滅亡的原因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說到蜀國滅亡的原因其實很多網友都有自己的看法的,有的網友要說了那就是關羽導致的,也有的網友也要說了,那很有可能是蜀漢內容出現了問題,也有的說是劉禪聽了小人的言語了,其實說了這麼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蜀國滅亡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主要集中在這幾個人身上,劉備、關羽、諸葛亮、劉禪。還有幾個就不提了。
先說劉備,劉備存在的問題,繼承人的選擇,關羽的使用,對自己的實力沒有正確的認識,出身低微格局比較低等等。
關羽呢,問題多多,狂妄自大,老子天下第一。沒有大局觀。
諸葛亮,愚忠,為了承諾,不遺餘力。
劉禪,屬於歷史遺留問題。
所以,我認為蜀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劉備,別急著反對,看我一一道來。
首先,繼承人問題。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劉禪經歷的最危險的事件就是長阪坡,可惜還不記事,等他記事了,生活條件也好了,沒有什麼危險,造成劉禪追求安逸,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東漢末年前鑒不遠,在這種情況下劉禪依舊被立為繼承人,那就不得不說是劉備的問題了。
其次,關羽的使用。劉備和關羽同床共枕、抵足而眠幾十年,對關羽的性格,應該說是非常瞭解,然而他依然放縱關羽,致使尾大不掉,成了劉備麾下相對獨立的軍閥集團,除了劉備誰的話也不聽,三天兩頭還出點問題,比如要去和馬超比武、拒絕孫權聯姻的理由,完全是不顧大局,任意行事,這樣了,劉備還是哄著。所以說關羽這樣的結果完全是劉備的責任,慣得。
再次,對自己的實力沒有正確的認識,主要表現在白帝城托孤。抄一段三國演義:取紙筆寫了遺詔,遞與孔明而歎曰:「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詔付與太子禪,令勿以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於地曰:「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罷,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畢,孔明曰:「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這段話,就把蜀國以後的發展方向牢牢的確定下來,最終累死了諸葛亮,還搭進去個姜維。劉備罪過大了。最後,出身低微格局比較低。這個問題爆發在關羽被俘斬首後,劉備做出的行動上,關羽死後,劉備不是想著怎麼把這件事的影響降低下來,而是在東吳已經示弱的情況下,起兵報仇,結果呢,夷陵一戰,七十萬大軍(演義裡說的),全軍覆沒,自己落得個白帝城托孤,哦,之前還把張飛搭進去了。自此之後不僅兵力大減,從戰略上講蜀國還要兩面防守,有了後顧之憂。另外,對於劉封的態度和高級將領的防備,也表現了劉備的小家子氣,不像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殺伐果斷。
所以說蜀國滅亡的根本在劉備,其他的一些人都是背鍋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