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諸葛亮傳》是這樣描述年輕時代的諸葛亮: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按照通常的理解,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自然是認為自己具備與這兩位古人相當的才能,希望能以此建功立業。然而細細的推究起來,似乎不是那麼回事,因為管仲跟樂毅完全不是同一類人!
管仲,春秋時期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在擔任齊國的國相期間,按照法家的理念對齊國的內政和軍事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實現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雖然管仲也被稱之為軍事家,但其主要成就是在內政、外交,軍事方面按照「作內政而寄軍令」的原則,要求百姓「參其國而伍其鄙」,建立社會與軍事結合的組織,使之更加適應耕戰的發展。除此之外,管仲並沒有多少親自領兵打仗、取得矚目戰績的事例。
樂毅則是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於公元前284年,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幾乎將齊國滅亡。
綜上所述,管仲和樂毅的相似度太低,以至於無法歸為同一個類別,那麼諸葛亮拿這兩個人來做類比,只能是有更高的企圖心——諸葛亮認為,自己的能力等同於管仲+樂毅,是他們兩的結合,既能完美的處理內政,外交,也能親自領兵打仗!
或許有人覺得諸葛亮過於狂妄,或者覺得筆者的推理很扯,但實際上當劉備死後,諸葛亮擔任丞相,把整個蜀國的軍政大權統統完全掌握在手中,對外不停的與孫吳和曹魏征戰,對內嚴刑峻法,依靠有限的民力苦苦支撐,所作所為,但就難度而言,應該是遠超過管仲+樂毅所面對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諸葛亮完全有資格對自己如此推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