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當初那麼想收降姜維,是有本人的計劃的。與魏國想比,蜀國人才匱乏得很,姜維是一個能夠調教的帥才。姜維看到諸葛亮這麼看重他,也就很高興地歸順了,做了孔明的學生。在諸葛亮的苦心栽培下,姜維很有上進,各方面都日臻成熟。但是,出人預料的是,就在諸葛亮生命垂危之際,本來等著做繼位人的姜維,等來的倒是一場空夢,諸葛亮並沒有讓他接班。這是為何?
在諸葛亮眼中,經過多年的調教,他摸透了姜維,姜維只堪做個軍事將才,但不是政治人才,無法使蜀漢得到長治久安。這麼多年,蜀漢之因而得到管理得有條不紊,便是由於諸葛亮起首是個政治家,這是令他的敵人和後代都極為敬仰傾慕的。
因而,他所選擇的繼位人蔣琬、費禕都是政治人才,他們在朝的時候也是後諸葛亮時期中,蜀漢最波動強大的期間,也是姜維等北伐將領最無後顧之憂的期間。他們打退了魏國的入侵,還在北伐失利後穩住了民心。——固然諸葛亮不在了,但蜀漢能攘外安內。當他們身故,蜀漢就正式走下坡路了,政治糜爛、國窮民貧,姜維卻不顧這些,只曉得一味窮兵黷武、盲目北伐,耗盡了蜀漢最後的防衛力量。
結果司馬昭伐蜀時,蜀漢端賴姜維的那部分兵力在前方東擋西殺,左支右絀。然後方的守將卻望風而降,整個國家迅速崩潰。在最後圍攻成都、滅亡蜀漢的只是鄧艾的幾千魏軍,其他都是蜀漢的降兵降將。這還不包括在蜀漢朝廷內保衛後主劉禪的「第五縱隊」。
固然姜維及其部下都是忠勇能戰之士,在國內也有忠義愛民之臣,但他們卻無力回天。沒有政治的真正明朗,是不能夠有軍事的真正成功,也不能夠有國家的真正富強!所以
,我們就不難明白諸葛亮為什麼在臨死時要下套哄騙楊儀、魏延的衝突先除掉魏延、後除掉楊儀,使蔣琬、費禕在朝,姜維掌軍,保證蜀漢攘外安內。由於魏延、楊儀都有政治野心,蜀漢落到他們手裡是很風險的,很快會因肆無忌憚的朋黨之爭而禍國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