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這種事情,也就只有《三國演義》才能寫得出來,真實的戰爭史上,根本不太可能。
在沒有火炮出現的冷兵器時代,決定一場水戰勝負關鍵的戰法主要是「肉搏」,也就是戰船個體之間,高速衝向敵舟,破壞舷側、長楫、艙室這些要害部位,使對方沉沒。看起來就像是「相撲」。
這種戰法源遠流長,春秋時期吳越爭霸,兩國的艦船作戰,就是如此這般你來我往,較量「鐵頭功」。
狹路相逢,大半都是大船掀翻小艇,堅船撞沉陋舟,一句話,大型船艦載這種戰術北京中具有絕對優勢。三國時代,水軍最犀利的當屬孫吳,其造船技術最為先進,擁有上層建築達到五層的巨船「飛雲」,「蓋海」、還有一艘名為大舡的巨無霸。
當然,諸葛亮去草船借箭,不太可能用這種奢侈豪華的艦船,何況以上三艘艦船是在三分天下之後,孫吳才造起來的,赤壁之戰時還沒有。
當然直接「肉搏」這種方式戰術屬於戰鬥後期,前期還是以「遠程打擊」為主,採用遠射兵器,比如射箭、弩機等,在敵艦逼近之前先將其殺傷。
古代長弓的有效射擊距離在160米到220米之間,而人眼的可視範圍在250米到270米之間時,能看清景物的輪廓。加上霧天的情況,諸葛亮用快舟小船「借箭」似乎也是有可能實現的。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那就是船也是需要人划動的,稻草人不可能幫著划動吧。而既然是快船小舟,那不可能是那種在船艙底部划動的舟船,也就是下圖這種:
羅貫中老先生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肯定沒有研究過三國時代的艦船類型。並不是所有艦船都長一個款式的。諸葛亮要「借箭」就不太可能使用造價高昂的主力艦船,因為風險太大,吳國不可能答應。而「借箭」首要考慮到的問題,就是需要「快船」,方便及時退出戰場,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赤馬」衝鋒舟。如果是用前兩種艦船,諸葛亮是不可能輕易走掉的,早就被曹操追擊上把底細看得一清二楚了。
然而這種衝鋒舟沒有什麼防護,水手極其容易被弓箭射中,哪怕一艘船隻射中一個,也會大大降低船隻速度。
同時,曹老闆也不可能是個傻瓜,敵艦駛入江面,到達可攻擊範圍,居然不發動遠程攻擊,一票小船在江面游弋,他難道不會懷疑的麼?
十萬支箭是個什麼概念,諸葛亮至多只有30多艘船,平均每艘船要中3300多箭,何況這裡還有個問題,那就是一部分箭可能射到了江面裡,所以曹操攻擊的箭矢要遠大於10萬之數,這種火力覆蓋之下都能讓這些個小船全身而退,那只能說明,曹操的船不會動,就跟陸地弓箭手只管亂射一樣。
綜上所述,這個故事漏洞太大太多,即便三國時代「火箭」使用難度係數大,受天氣影響,也沒有時間準備,也不該如此讓諸葛亮全身而退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