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去往曹營前,徐庶曾言諸葛臥龍之才可比管仲樂毅。諸葛亮任蜀漢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他堪比管仲是有過之而不及,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管仲是形容諸葛亮政務做得好,那樂毅必定就是軍事做得好。但諸葛亮以前的歷史上的著名將領如孫武、韓信、李牧等,無不是天經地緯之才。那為什麼諸葛亮只是挑選了歷史上不太顯眼的樂毅呢,要搞清楚,還得瞭解一下樂毅。
樂毅出身名門,其父在中山國為官。後來由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趙國滅了中山國,因此樂毅變成趙國人。因為是將門之後就有人推薦他去當官,樂毅是否有做趙國的官不太清楚,可是趙武靈王死了後,樂毅就去了魏國做官。
一、棄強投弱
早期魏國歷經幾代變法,可謂是春秋戰國時代的第一強國。直到在馬陵之戰中魏國的十萬精英被一舉擊潰,才淪為二流。對此樂毅的挑選就顯得很有意思,沒有投靠秦、楚、齊,等強國反而去了羸弱的魏國。沒多久魏昭王就委以重任讓樂毅出使燕國
那時燕王在進行改革,高度重視優秀的人才。看到樂毅來了,就馬上邀請他在燕國工作。因為燕國被齊國,中山國兩次攻打,國力已經不行了,地位跟已經跟秦楚之間的韓國一樣。按道理說這樣一個小國的工作邀約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樂毅偏就接受了。
二、樂毅閥齊
後來,樂毅統率燕軍,勢如破竹的攻佔齊國七十餘城,差一點就消滅齊國,造就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上以弱勝強的典範。早在春秋時期,始皇帝滅六國之前,二百多年的時間裡,除樂毅能打打齊國外,沒有人辦的到。何況馬陵之戰後,齊國和秦朝並稱之為二霸,是一個十分強勁的大國。
對於樂毅來說,燕昭王非常信任,知道樂毅圍攻齊國,最後二個封地不打是在爭得齊國人心,但燕惠王卻不信任他。若這對臣子能夠齊心,那燕國佔領齊國後,很快就會成為第一大國。和燕齊東緊鄰海洋,毫無顧慮,只需向西向南腳踏實地,最後極有可能是燕國完成一統。
可以說,樂毅打仗特點是以弱擊強,從秋春戰國著名將領的軍事功績來看,樂毅帶著弱國打強國還差點將其滅國,即使是戰國四大著名將領去打樂毅打的仗都不見得比他好。可見諸葛亮為何自比理政如管仲,軍事上如樂毅的原因了。樂毅其實是很挑老闆的,企業強不強無所謂。
三、挑選明主
樂毅要的是有宏圖大志滿腔抱負,而且禮賢下士對他好的老闆,這恰恰是燕王所做到的。所以諸葛亮也是這樣的追求,也導致了他名氣再大也一直沒有人請得動他。直到劉皇叔的出現,幾次三番的誠懇招攬打動了諸葛亮。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就注定了他終究沒法投靠曹魏袁紹等早已成了氣候的諸侯。在出山前曹操、劉表、劉璋、公孫瓚等全是雄霸一方,僅有劉皇叔一無所有,乃至只有寄住在他人的地盤,在曹操、劉表、劉璋、公孫瓚等勢力裡兜兜轉轉到處化緣。
所以僅有投奔劉皇叔那樣幾十歲了連一塊根據地都沒有的諸侯,才可以效仿偶像一展才華弄出個驚世盛業。而且諸葛亮與樂毅選擇主公的政治方向都是一樣的。周朝分封土地給打天下的功臣只有燕韓魏都是周天子的姬姓,是純正的周王室子孫後代。
雖然樂毅仕從燕國的目的,可能並不完全是為了修復周室影響力。但對諸葛亮而言樂毅之所以效力於燕國定是為了復興周室,就跟他一直想著漢室能夠再次興起一樣。所以在隆中討論戰略的時候,諸葛亮跟劉備大展藍圖表示有修復漢室的法子和信心。
劉皇叔死後,諸葛亮執掌蜀漢輔佐劉嬋,想像管仲樂毅一樣為主公成就大業,效仿著這兩人一樣鞠躬盡瘁,但遺憾的是因為天下大局已定,諸葛亮注定不能做到管仲和樂毅所做到的成就。管仲助齊桓公為春秋五霸之首,樂毅忠於周朝姬姓以弱勝強讓燕國戰勝宿敵。
諸葛亮以管仲樂毅為楷模崇拜他們這樣的忠義能臣,最後也成為了他們這樣的人。但是東漢氣數已盡,他也回天無望。但歷史不已成敗論英雄,諸葛臥龍以身勵志,後世之人都會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