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僅是三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而且也是自古以來忠臣智者的代表,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對劉備更是忠心耿耿,那麼為何沒能興復漢室呢?
其實,這是多種原因造成的。雖然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蜀漢僅佔了「人和」一項,諸葛亮出山之時雖然已對天下大勢成竹於胸,但世事變化無常。
劉備臨終之際托孤諸葛亮,為完成漢室統一大業,諸葛亮六出祁山,直到病逝於五丈原。其實,在形成三足鼎立之局面後,再想以蜀漢之力一統中原已經幾乎不可能,尤其是關羽、張飛、劉備相繼去世,蜀漢幾乎已無可用大將,青黃不接,這是眾多周知的事情。
再者,後主劉禪本就不是胸懷天下之人,他貪圖安樂,能夠成為一幫之主已經感到滿足,對於諸葛亮的北伐,劉禪以及朝中大臣似乎並不太過在意,於是北伐就成為諸葛亮一個人的戰鬥,為的就是不負劉備所托。
曹魏陣營之中依然是人才濟濟,僅一個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就能與諸葛亮鬥志鬥法,極大的阻礙了北伐的進程,從整體實力相比,蜀漢是三國中最弱的,多年戰爭勞民傷財,國力日漸衰弱,人心不齊,難成大事。
最後一點就是「時也命也」,諸葛亮所處的時代,喊出興復漢室的口號遠不如劉秀時代吸引人,漢室江山其實氣數已盡,百姓們對興復漢室也沒有多大期盼,因此雖然諸葛亮的北伐之路雖悲壯豪邁,結局卻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