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誰在鎮守邊疆?為什麼仗打得火熱外族卻不敢入侵?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是誰在鎮守邊疆?為什麼仗打得火熱外族卻不敢入侵?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三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三國是我國歷史上十分特殊的一段時期,自從董卓亂政之後,東漢政權便名存實亡了。民間軍閥混戰,逐鹿中原,是歷史上少有的亂世。正所謂亂世出英雄,用在三國時期是再貼切不過了。從縱橫沙場的猛將,到運籌帷幄的軍師。三國時期多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我們知道,在歷史上一旦出現國內混亂,就很容易出現外地入侵的情況,比如說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事件。漢朝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遷徙,在多代皇帝的寬容接納政策下,胡人逐漸增多。他們的勢力不斷的壯大,到了西晉的時候,胡人已經入居關中。

晉惠帝時期爆發了八王之亂,胡人趁著國力衰弱,起兵侵擾中原。導致中原大亂,可謂是民不聊生。持續了百餘年的時間,並且先後建。起了數十個,大小不一的外族政權。這段歷史被稱之為「五胡亂華」。

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可謂是比比皆是,比如說離我們最近的清朝,便是在明朝末期,李自成起義,於1644年推翻了明朝政權,天下大亂之時,清朝趁機勾結明朝判臣吳三桂,隨後率領關外鐵騎入中原,建立起了清王朝。

相比較而言,「五胡亂華」發生在西晉時期,是離三國時期最近的。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自董卓於公元189年入宮廢少帝劉辯奪權以來,便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群雄分割稱霸一方的局面,為何卻沒有外敵敢入侵呢?

實際上也並不是沒有過,但是卻被打的丟盔棄甲而逃。《後漢書》中便有記載:「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遂遠竄塞外」。說是一個叫烏桓國的地方,曾想要趁亂襲擊中原撈點好處。但是卻遇到了「白馬義從」公孫瓚,被打的丟盔棄甲逃了回去。

他們以為逢年不利,遇到的是三國時期最強的軍隊。因為當時「白馬義從」邊境遊牧民族中名聲確實很響亮。後來公孫瓚被擊敗,烏桓國又來中原搞事情。不料這次遇到的是曹操,曹操直接派軍遠征了烏桓,將烏桓國的首領抓住了斬首,徹底平息了烏桓國的侵擾。

三國時期,劉備西抗羌戎,曹操北抗匈奴,孫權則南海,一人管了一邊。雖然內亂,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分得很清楚。誰敢跑來湊熱鬧,就一起打出去。當然,鎮守邊界的首功,還是得屬於西涼馬家。

外族人入侵主要便是鮮卑族以及匈奴,都是遊牧民族,以起兵勝人。但是遇上了同樣以騎兵聞名的馬家軍,就可謂是毫無勝算了。在當時從西北到東北綿延幾千公里的防線,都是由馬家軍鎮守。

西涼馬家軍在三國可謂是威名赫赫,比如說被列為「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在中原便鮮有敵手,連曹操都要避其鋒芒,在西涼人眼中更是戰無不勝的「天威將軍」。還有馬騰也是十分驍勇的西涼武士。正是因為他們打出的名聲,外族聞風喪膽,更別說來入侵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