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丕劉備都相繼稱帝,為什麼孫權慢那麼多年?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曹丕劉備都相繼稱帝,為什麼孫權慢那麼多年?

在三國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相比曹丕220年稱帝,劉備221年稱帝,孫權整整遲到了8年時間!

如果說曹丕稱帝,這在當時已經是大勢所趨了,曹操之所以不稱帝肯定有各種顧慮,曹丕稱帝時天下已經三分了,手中的那個小皇帝一點用處都沒有,當年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在這個時候已經毫無用處了,何必在自己頭上再放一個主子呢?

至於劉備稱帝,話說連曹丕都廢漢成帝了,自然大漢的旗幟不能倒,正好曹丕來個神助攻,劉備稱帝就理所當然了,更重要的是稱帝一直就是老劉的夢想,不然早在荊州最落魄的時候,收一個義子,起個名字叫「劉封」,生一個兒子,起名叫「劉禪」,各取一個字,合起來就叫做「封禪」,在封建時代,誰有資格封禪?答案只有一個,皇帝!

曹丕在公元220年稱帝了,劉備則是稱帝於公元221年,和劉備曹操同一個時代的孫權為何整整遲到了8年時間?其實原因很簡單。

天下已經三分,各自的疆域百姓大體上已經固定下來了,曹丕與劉備稱帝「理所當然」,而孫權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了,若此時跟風稱帝,土地不會擴大一點,百姓不會增加更多,一點實質性的好處都沒有,弄不好反而會招來蜀漢和曹魏的聯手進攻,當然孫權也是一個不肯吃虧的主兒,沒有稱帝就先稱王,公元222年就被曹丕封為吳王,雖然是王,更是皇帝,該享受的自然不會局限於一個「王」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