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
丞相長史,是古代歷史上的重要官職,在秦朝和漢朝時期廣泛設立。丞相長史的作用,是協助丞相管理文書等事物的高級官吏,秩級為千石。在三國時期,如果丞相外出的話,丞相長史可以代為處理丞相府的事務,這顯然是位高權重了。其中,就曹操來說,他在公元208年擔任了丞相這一官職。在此基礎上,曹操以東漢王朝的名義,將眾多人才徵召到丞相府,授予了丞相長史、丞相主簿、丞相參軍等官職。那麼,問題來了,曹操任用了9位丞相長史,他們分別是誰呢?
一、國淵
國淵,字子尼,樂安郡蓋縣人。對於國淵來說,是漢末經學大師鄭玄的高足,曾跟從管寧、邴原避亂遼東,後來回歸中原,曹操任其為司空掾,而國淵亦忠於職守,經常厲言疾色,敢於發言,正直無私。曹操推行屯田制,令國淵負責。
公元211年,曹操征伐關中,和馬超、韓遂展開了激烈的較量。在此基礎上,曹操任命國淵為丞相居府長史,留守後方,並負責後勤物資運送等工作。曹操平定關中後,國淵又擔任了魏郡太守、太僕等官職,最後卒於任內。
二、袁霸
袁霸 ,豫州陳國扶樂(河南周口市太康縣西北十五公里)人,大司農、魏御史大夫袁渙從弟。對於袁霸來說,曾擔任丞相長史這一官職。公元216年,袁霸勸說曹操稱魏王。
三、謝奐
謝奐和袁霸一樣,都曾勸曹操稱魏王,並且,二者都是在公元213年前後擔任丞相長史的。對於謝奐來說,去世的時間相對較早,曹丕登基稱帝后,將謝奐的兒子冊封為郎中。
四、陳矯
陳矯(?-237年7月11日),字季弼,廣陵郡東陽縣人。陳矯本姓劉,因過繼與母族而改姓陳。早年避亂江東,後廣陵太守陳登請為功曹。曹操闢為丞相掾屬,遷任相縣令,轉任征南長史。又為彭城、樂陵太守,遷任魏郡西部都尉。曹操西征馬超,拜丞相長史,轉西曹屬、尚書。曹丕稱帝,領吏部事,封高陵亭侯,遷尚書令。魏明帝繼位後,進爵東鄉侯,後轉侍中,加光祿大夫,又拜司徒。景初元年(237年),陳矯去世,謚貞侯。
五、杜襲
杜襲(生卒年不詳),字子緒,穎川郡定陵縣(今河南省襄城縣)人。三國時期魏國重臣,東漢末年穎川「四大名士」之一,濟陰太守杜根的孫子。建安初年,杜襲投奔司空曹操,歷任西鄂縣令、議郎、丞相軍咨祭酒、魏王侍中、丞相長史、駙馬都尉。魏文帝時期,出任督軍糧御史、尚書,累封武平亭侯。魏明帝時期,擔任大將軍曹真和司馬懿的軍師,抵禦蜀國進攻,拜太中大夫,受封平陽鄉侯。對於杜襲來說,卒於任上,獲贈少府,謚號為定。
六、劉曄
劉曄(?-234年),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謀士參謀。劉曄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初仕廬江太守劉勳,識破孫策的偽盟之計。後隨劉勳投奔曹操,成為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參謀,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料事如神,籌謀劃策,又慧眼識人。
公元216年,曹操平定漢中後,將劉曄冊封為丞相府的行軍長史。劉曄歷仕數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官職太中大夫、大鴻臚,封爵東亭侯。青龍二年(234年),劉曄去世,謚曰景侯。
七、徐奕
徐奕(?-219年),字季才,東莞(今山東沂水縣)人,東漢末年官吏。徐奕為人忠直,效命於曹操,歷任丞相長史、雍州刺史、魏郡太守、尚書、尚書令、中尉、諫議大夫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徐奕去世。
八、王必
王必(?-218年),東漢末年時期曹操部下,從曹操早年起兵時即開始追隨曹操,官至丞相長史。到了公元218年,王必死於耿紀、韋晃之亂。
九、辛毗
辛毗(?~235年),字佐治,穎川郡陽翟縣(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出身隴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紹,拒絕司空曹操徵召。公元200年,官渡之戰後,辛毗跟隨青州刺史袁譚。曹操攻下鄴城後,歷任議郎、丞相長史、魏國侍中,支持曹丕成為世子。公元220年,曹丕即位後,辛毗擔任了侍中這一官職,賜爵廣平亭侯。
公元226年,魏明帝即位,辛毗晉封穎鄉侯,擔任衛尉卿。蜀漢丞相諸葛亮屯兵渭南,辛毗擔任持節使者,節制大將軍(司馬懿)。青龍三年(公元235年),辛毗病逝於衛尉任上,謚號為肅,配享魏文帝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