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文官武將都是什麼性格?漢朝基因對此影響有多大?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文官武將都是什麼性格?漢朝基因對此影響有多大?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三國時期文官武將梟雄身上看強悍精神傳承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漢朝的性格就是霸氣,這霸氣從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俾睨天下的不守規矩開始,到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的大殺四方唯我獨尊發展到了高峰,就連東漢也一脈相承了漢朝的霸道。

雖然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號稱「以柔道治天下」,但是他領著雲台二十八將,也是一路血裡火裡搏殺出來的。

自從打得匈奴漠南無王庭漠北也無王庭之後,漢朝的霸氣,就成了深入骨髓的性格基因,這種基因一直到後漢三國年間依然強大,具體體現就是文官高潔,武將忠誠。這些強悍的基因傳承決定了他們強悍的性格,也成了梟雄們的顧忌。咱們今天就以九位三國人物為例,看看漢朝基因對三國的影響。

漢朝的文官都有一把硬骨頭,三國文官骨頭也不軟

在漢朝,文武百官上朝都是有座位的,當然,是跪坐,那不是卑微,而是習慣,連皇帝也是跪坐。即使是叔孫通制定的禮儀也規定:丞相三公級別的高官說完事兒離開,皇帝要跪直了目送,贊儀官要高聲吟唱:「皇帝為某某起!」

有的比較客氣的皇帝嗎,比如說漢文帝劉恆,在周勃辭別的時候,還要站起身了送兩步,要不是袁盎後來制止,劉恆得位周勃多磨破幾雙鞋。

本節說的是文官,所以武將的事情咱們下一節再說,這裡先提幾個比較有名的漢朝硬骨頭文官,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周昌、汲黯、董宣。

劉邦比較瞧不起讀書人,但卻經常被讀書人懟得沒脾氣,就是真打架,他也未必能贏——宋朝以前的儒家都練武,孔子本人就是一個高手。

周昌武功未必有多高,但他膽子大,當劉邦問他對自己的評價時,周昌毫不客氣地扭過脖子回答:「你就是個桀紂一樣的暴君。」劉邦自覺理虧,只好訕笑著放周昌離開——誰讓你騎在人家脖子上問話了呢。

《史記·張丞相列傳》這樣記載:「昌嘗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於是上笑之,然尤憚周昌。」

劉邦忌憚周昌,呂後也不大敢招惹周昌,有周昌的庇護,呂後一直沒辦法對趙王如意下手。

到了漢武帝時期,又出了個倔老頭汲黯,雖然劉徹背地裡笑話汲黯憨直得有些愚蠢(甚矣,汲黯之戇也),但是在正式場合,卻不能不對汲黯表示足夠的尊重,《史記·汲鄭列傳》記載:「大將軍青侍中,上踞廁而視之。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其見敬禮如此。」

漢武帝君臣對汲黯的評價,是「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周昌汲黯的性格,傳承到了東漢強項令董宣身上,那就是一點都不給皇帝的面子,甚至還有點濫用職權的嫌疑:「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於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後漢書·酷吏列傳》」

細細看來,董宣殺湖陽公主的家奴,是沒經過審判的,而是像把公主罵了一頓,然後把那家奴揪下車來,一刀砍了——儘管那個家奴有罪當死,但是董宣的執法過程,卻未免有些簡單粗暴,至少屬於程序有瑕疵。

董宣當街斬殺湖陽公主家奴,光武帝劉秀想替姐姐找回一點面子,但是董宣既不給他面子,也不給他裡子:「想按下我高貴的頭顱,門兒都沒有!」其實劉秀是沒真心要按下去,要是真想按,那些執戟郎中哪個不比董宣力氣大武功高?

丟了面子的劉秀還破了財:「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慄。京師號為『臥虎』。」

在這場按腦袋比賽中,劉秀和董宣都是贏家,明君諍臣,開創了一個盛世。

漢朝文官的高潔強硬或者說有點強悍,到了三國時期,也沒有弱化,漢末桓靈二帝的「黨錮之禍」並沒有嚇倒有骨氣的文人,就連那個被後人詬病唾罵的司馬懿,也是有一把硬骨頭的,他曾經很不給曹操的面子:「魏武帝(曹操)為司空,聞而辟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晉書·宣帝紀》」

司馬懿不給曹操的面子,孔融也不給曹操的面子,有事沒事就找茬損他一頓,要不是被人家抓住了「不孝」的把柄,曹操還真奈何他不得。

曹操曾經很傷心,因為他的老夥計、文官之首荀彧荀令君也跟他鬧掰了,這位能文能武的老夫子,堅決反對曹操進魏公加九錫,弄得荀彧在世,曹操都不能再進一步。

與荀彧同為大漢忠臣的諸葛亮,也要劉備三顧茅廬才肯出山,而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劉備怎麼請都不去,他們不理劉備,也不理劉表,曹操要是不拿漢獻帝當大旗,根本就不可能招攬那麼多人才。

從司馬懿諸葛亮荀彧三個人身上,我們都或多或少能看到漢朝文人的風骨,這種風骨到了魏晉時期,就完全發生了變異,成了放蕩不羈荒唐玩世,不管「魏晉風度」好不好,絕大多數都不肯低頭,這倒是不好否認的。

漢朝的武將都想萬里覓封侯,三國著名將領也有一顆忠義報國心

漢朝出著名將領,這一點連盛唐與之相比,也要略遜一籌,甚至就連壞蛋竇憲,那也是開疆拓土揚威異域的一代著名將領。《十七史百將傳》裡有二十一位唐朝著名將領,那麼兩漢三國有多少人呢?四十一個:西漢九個,東漢十九個,三國十三個。

從西周姜子牙開始到五代十國劉詞為止,十七朝一百位著名將領,兩漢三國佔了四成多。這說明四百多年的漢朝一直在打仗,而且基本都是在開疆拓土與異族作戰。韓信衛青霍去病成了三國著名將領的榜樣,就連梟雄之子,也以衛青霍去病為偶像,比如曹操那個黃須兒曹彰曹子文。

曹操是個武功高手,刺殺張讓未遂,一把手戟掄得風雨不透,硬是殺出重圍跳牆跑掉了。曹操個子不高武功很好,曹彰比他爹個子高武功強:「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

曹彰之所以在《三國演義》裡出場次數不多,是因為他基本不跟劉備孫權打架,他一門心思專打異族,而且打得異族俯首帖耳:「時鮮卑大人軻比能將數萬騎觀望強弱,見彰力戰,所向皆破,乃請服。北方悉平。」

曹彰就想學老前輩衛青霍去病,對他爹稱公稱王都不感興趣:「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何能作博士邪?」

三國的著名將領們,絕大多數都有一顆忠君報國之心,常勝將軍趙雲趙子龍,不但在正史中勇猛無比,其高風亮節也足以成為萬世楷模,他兩次猛懟劉備,完全是出於憂國憂民:「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三國著名將領言必談衛霍,行必循大義,張遼八百破孫權十萬威震逍遙津為人們津津樂道,但他最出彩的一戰,還是白狼山陣斬蹋頓單于:「建安十二年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張遼為先鋒,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三國誌》這兩段記載,讓我們在張遼張文遠身上,看到了衛青霍去病的影子。這就是一脈相承的尚武基因:「大將軍出戰,白日暗榆關。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唐·王昌齡《從軍行》)」

三國梟雄的養成:都曾想做忠臣良將,武勇是他們的共同特徵

曹操致死也就是個魏王,因為破壞了劉邦「非劉姓不王」的規矩,他被罵了兩千年。曹操之所以沒敢稱帝,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一個荀彧被他氣死了,千百個荀彧站了起來,如果他在根基不穩的情況下貿然篡漢,肯定會被圍毆致死——董卓就是前車之鑒,沒稱帝還被弄死了,自己稱帝,豈不死得更快?

曹操不稱帝,一開始是真不想,因為他的初衷也是學習衛青霍去病,青年曹操也有一個「萬里覓封侯」之夢:「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曹操之勇,咱們前面已經說過了,現在重點說說劉備和孫權,這兩個人可不像演義小說裡說的那樣只會哭和跑,繼承了漢朝強悍基因的他們,要是一對一單挑,也未必會輸給唐太宗李世民。

劉備白手起家,他的偌大基業,是血裡火裡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後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典略》」

劉備百戰餘生,才有資格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漢室宗親」一抓一大把的後漢三國時期,能夠讓萬人敵關羽張飛心悅誠服,劉備一開始靠的就是武力——如果不能打,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漢朝人,就更別提成為一代梟雄了。

劉備的舅哥孫權,也不是善茬子,他發起瘋來,連老虎屁股都敢摸:「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庱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無論是荀彧諸葛亮司馬懿,還是曹彰張遼趙雲,抑或是曹操劉備孫權,從這九位三國文官武將梟雄的身上,一眼就能看出大漢顯性基因:文死諫武死戰,簡單地說就是兩個字——強悍!

不管是西東兩漢還是後漢三國,大漢的霸主地位從未被動搖,什麼烏丸鮮卑高麗樂浪,都被打得俯首帖耳,三國群雄隨便拉出來一個,就能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

那個被「繡花枕頭」袁紹擊敗的公孫瓚(劉備的同學),也是烏桓、鮮卑人的噩夢:「職統戎馬,連接邊寇。每聞有警,瓚輒厲色憤怒,如赴仇敵,望塵奔逐,或繼之以夜戰。虜識瓚聲,憚其勇,莫敢抗犯。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乃畫作瓚形,馳騎射之,中者咸稱萬歲。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

一個中原爭霸賽的淘汰者,也是異族難以逾越的高山,這就是大漢基因的強大之處: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大漢的強悍基因代代相傳,永遠都不會磨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