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托孤時交代的四件事是什麼?諸葛亮弄明白了三件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白帝城托孤時交代的四件事是什麼?諸葛亮弄明白了三件事

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白帝城托孤。

公元222年,劉備為關羽、張飛報仇,東征討伐東吳孫權,慘敗於夷陵。他逃回白帝城後,憋氣加窩火,從此一病不起,一年之後(公元223年)病重,交代後事,他一共交代了四件事,諸葛亮弄明白了三件事,只有一件事情沒有聽明白。

那麼劉備到底交代了哪四件事?諸葛亮又是聽明白了哪幾件事呢?哪件事沒聽明白?

第一件事:劉備交代諸葛亮,如果劉禪能輔佐便輔佐,不能了就取而代之。

古代,開國君主中道而亡,而新君年幼,所謂「主少國疑」,顧命大臣喧賓奪主,架空小皇帝的事情屢見不鮮。這些權臣在掌握朝政大權之後,可以左右皇帝的生死,甚至改朝換代。如曹魏的司馬懿父子三人,東吳權臣諸葛恪、孫峻等人。

劉備在臨終前,也有這樣的擔憂,他於是將話挑明,以退為進,對諸葛亮說道:「孔明啊,你的才能超過曹魏皇帝曹丕十倍,如果你成為蜀漢一國之君,肯定能夠安邦定國,滅魏吞吳,統一三國也不是什麼難事。」諸葛亮聽了之後,十分不解。

劉備又繼續說道:「如果我的兒子劉禪可以輔佐,那你就去輔佐,如果劉禪實在不爭氣,那你就取而代之吧。」諸葛亮聽了之後,惶恐不安,跪拜道:「我一定竭盡全力,盡心盡力輔佐太子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誌》中記載如下: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說實話,劉備白帝城托孤,從內心真的願意將自己一生打拼下來的江山拱手讓給諸葛亮嗎?應該不會。他這番話,多半應該是試探,試探諸葛亮是否有不臣之心。如果諸葛亮應對不當,或許會有殺身之禍。諸葛亮對這一切也心知肚明,聽明白了劉備交代的第一件事的用意,應對得當,化解了危機。

第二件事:劉備交代劉禪,認諸葛亮為「相父」。

劉備在試探完諸葛亮之後,還不放心,又下旨意,讓太子劉禪認丞相諸葛亮為「相父」,對待諸葛亮,如同對他一樣。劉備主動讓兒子劉禪認諸葛亮為「父親」,如同雙保險,加深了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試想,諸葛亮已經是劉禪的「父親」,對於兒子的江山能不盡心盡力嗎?

對於劉備交代的第二件事,諸葛亮也聽明白了,並欣然接受劉禪這個「兒子」。此後,

「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諸葛亮兢兢業業工作,而劉禪只需要在年終主持一下祭祀之類的事情即可。

第三件事:劉備交代諸葛亮,讓他和李嚴共同輔佐劉禪,復興漢室江山。

劉備征討東吳失敗,回到白帝城,住進永安宮,沒有回到成都。他在白帝城任命名不見經傳的李嚴為尚書令,傳達劉備聖旨。從此,李嚴官運亨通,從一個普通的官員一躍成為僅次於諸葛亮的大臣。

劉備在病危時,以諸葛亮為主,李嚴為副,一同接受遺詔,輔佐劉禪。他還任命李嚴為中都護,掌管軍隊,留鎮永安。諸葛亮是蜀漢丞相,前往成都輔佐劉禪。

《三國誌》中記載:章武二年,先主徵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從這裡可知,劉備遺命令李嚴駐紮永安城,第一個用意是防備東吳趁虛而入;第二個用意是防備諸葛亮,牽制諸葛亮,避免諸葛亮坐大,架空劉禪,威脅到劉禪。

對於這兩個用意,諸葛亮都聽明白了,但是他還是一意孤行,最後更是將李嚴罷免,獨掌朝政,使復興漢室缺少這麼一個得力助手。雖然諸葛亮除掉礙手礙腳的李嚴,也大權在握,但是他沒有成為像司馬懿那樣的權臣,而是恪盡職守,輔佐後主劉禪。

第四件事:劉備交代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劉備托孤時,托付的一般都是大事,其中卻有這麼一件小事。他對諸葛亮說道:「馬良的弟弟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堪大用,丞相以後要注意點。」《三國誌》中記載如下: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但是諸葛亮卻不以為然,重用馬謖為參軍,每逢戰事,馬謖都高談闊論,頗有一番見解,如征討南中提出了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的戰略。他對馬謖非常器重,在第一次北伐之戰中,違重拔謖為先鋒,讓其守軍事要地街亭。馬謖第一次獨自掌兵,瞬間露餡,被張郃擊敗,丟失街亭,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功虧一簣。

在劉備托孤告訴諸葛亮馬謖不可重用時,他沒有聽明白這句話是何意,直到馬謖丟失街亭才恍然大悟。

劉備白帝城托孤,一共交代了以上四件事,其中第一件、第二件、第三件諸葛亮都聽明白了,也弄清楚了,只有第四件馬謖不可重用這一件事情,諸葛亮沒有聽明白,最後丟失街亭,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丟失了恢復漢室江山的最有利局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