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托孤時期為什麼不將兵權交給諸葛亮呢 難道說怕諸葛亮造反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白帝城托孤時期為什麼不將兵權交給諸葛亮呢 難道說怕諸葛亮造反嗎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劉備白帝城托孤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斬殺曹操著名將領夏侯淵,擊敗曹操、佔據戰略要地漢中。在這樣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劉備部將關羽孤軍北伐曹魏,雖然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於襄陽,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荊州後方空虛,東吳違背湘水劃界,在背後對盟友倒戈一擊,呂蒙以白衣渡江乘機奪取荊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後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失荊州"使得劉備元氣大傷,蜀漢政權也開始走下坡路。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被陸遜擊敗,劉備兵敗退到白帝城。

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諸葛亮等人托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諸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盡我所能去中興大漢,為了大漢竭智盡忠,直到死那一刻。"

其實,在白帝城托孤時,托孤大臣共有兩位,一是李嚴,一是諸葛亮。而劉備將兵權交給了李嚴,諸葛亮只是輔佐劉禪卻沒有得到兵權,這是為什麼?

首先,根據《三國誌·李嚴傳》記載:(章武)三年,先主疾病,(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在白帝托孤之前,諸葛亮已經貴為蜀漢的丞相,總覽內外政事,如果再將內外軍權交給諸葛亮,就會使得丞相權力過重,後主劉禪就會大權旁落。這是劉備無論如何也不希望看到的。

另外,縱觀前朝托孤的先例,若是將大權都集中在一個人手裡,自然會對皇權專製造成威脅,因此,分權制衡,防止臣下權力過大才是穩固皇權的正確做法。

當年漢武帝托孤之時,正是由於托孤忠臣霍光的權力過大,得不到很好的制衡,才導致了霍光有了總攬朝政,甚至廢黜皇帝的權力,海昏侯劉賀就是被霍光所廢。劉賀再怎麼昏庸無能,也是皇帝的順位繼承人啊!

才繼位幾十天就被一個權臣廢黜了,霍光還算忠心,生前沒有謀反,若是換一個野心勃勃的權臣,漢朝基業難免不保,後來的王莽就是一個例子,這是為後世王朝深深忌憚的。

劉備自然精通帝王之術,只有將大權分散才能保證皇位永續。諸葛亮掌握政事,卻沒有軍權,李嚴掌握軍權,卻被安排在遠離首都的永安,這正是劉備托孤的智慧所在。

其次,李嚴本是劉璋部下一個護軍,在劉備拿下益州之後,李嚴投降劉備,成為劉備的副將。在郪縣盜賊馬秦、高勝率軍起義時,李嚴當機立斷,僅憑自己手中區區5000人馬擊退了上萬叛軍,並擊殺馬秦、高勝。

幾年後,越巂郡叛軍高定率軍圍攻新道縣,李嚴前往解圍擊退叛軍。李嚴英勇果敢的軍事才能被劉備所看中,於是被加封為輔漢將軍,此後更是作為重點培養對象。

再加之劉備托孤之時,許多蜀漢老將如關羽,張飛等都以去世;夷陵之戰劉備險些被擒,蜀軍幾乎全軍覆沒,蜀國的軍事實力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軍事人才有緊缺的趨勢,因此,李嚴就逐漸走到前台,擔當起掌管軍務的重任。

難道說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行嗎?不好意思,在劉備眼裡,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確實不行。在劉備入川時,重用的謀士參謀主要是法正和龐統;在劉備進攻漢中時,跟隨他的謀士參謀主要是法正,此時諸葛亮只負責和關羽一起鎮守荊州,在法正死後,諸葛亮才被調到前線,協理軍務。

劉備曾經告訴過諸葛亮馬謖打仗不行,諸葛亮不信,結果馬謖失街亭,這正印證了劉備生前對諸葛亮的判斷。

再者,李嚴入選托孤大臣行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照顧蜀地士族的利益。李嚴原本是蜀地軍閥劉璋的部下,劉備入川後,原本劉璋的舊部主要以大臣李嚴為首。在劉備最初入川時,由法正制定《蜀科》,由於法律太嚴,一些蜀地本地的豪強士族的利益受到了打壓,他們便消極抵抗劉備的統治。

為了照顧地方士族的利益,穩固並擴大自己的執政基礎,劉備命令李嚴,諸葛亮等人重新制定《蜀科》,由於李嚴是劉璋的舊部,深知蜀地風土人情,因此,新制定的法律照顧到了蜀地豪強的利益,受到了他們的擁護。

在夷陵之戰失敗後,戰略要地荊州失去,南郡太守糜芳叛漢歸吳。剛剛穩定不久的蜀漢多地爆發起義和反叛,蜀國有搖搖欲墜之勢。在托孤之時,劉備也考慮到了照顧劉璋舊部的利益和情緒,以便自己死後能夠維持局勢。

可劉備還是高估了李嚴的軍事能力,低估了諸葛亮的忠心。劉備死後,李嚴在北伐之事上推諉怠慢,只想著陞官加爵,後來因為管理糧草不力,被貶為庶人。而諸葛亮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忘先帝囑托,儘管無力回天,仍被後人傳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