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臨終之間,讓諸葛亮主管內政,李嚴統內外軍事。分配主要軍事任務諸葛主成都,李嚴鎮永安,魏延扛漢中。從軍事版圖上看為三分之勢,互為犄角,諸葛亮在成都威懾國內反賊,魏延在漢中威懾曹魏,李嚴在永安威懾孫吳,如果他們任何一方有非分之想,其餘兩方都可圍而攻之。
很明顯,劉備的意圖就是在分權。劉備托孤,讓諸葛亮做了蜀漢的第一把手,連劉禪的廢立大權都給了他。但是劉備這個宰相之位,卻沒有兵權。有人給劉備找理由啊,什麼怕諸葛亮年紀大了太辛苦什麼的,其實劉備就是在防著諸葛亮,用自己慣用的法子演最後一出悲情大戲。
我們先看看李嚴的能力如何?李嚴與黃忠對戰一場,沒有任何落了下風的跡象。李嚴曾以數千人平了數萬人的起義,南中叛亂之時,馬謖毫無辦法,最後還得靠李嚴越境征討。李嚴的戰鬥力還是比較亮眼的,怎麼著也有夏侯惇張遼太史慈的水平了。諸葛亮也曾認同過李嚴的能力,說過「李嚴可擋陸遜」這句話。在人才凋零的蜀漢後期,諸葛亮沒有發揮這位副手的最大優勢,反而讓他在八年之後被廢黜流放,明顯就是政治鬥爭的問題。
劉備臨終之時,無論對諸葛亮說了多少好話,數落劉禪多少不是,其目的還是要保住劉家血脈和政權。劉備對諸葛亮再怎麼客氣,實際行為就是在限制諸葛亮的權力,以免他在朝中權傾太過,無人可制。劉備作為一名君主,在托孤之時配置一文一武相互制衡無可厚非,也上升不到算計的高度。只是劉備的想法未免有些理想化了,諸葛亮對掌握兵權的李嚴如鯁在喉,兩個蜀漢朝堂之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一直處於爭鬥之中。權利之爭必有一傷,在這場黨爭之中,情商不高,人際關係非常不好的李嚴最終敗北。
據三國誌之中記載,建興九年,諸葛亮率軍第四次北伐,李嚴則被安排負責糧草工作。由於連日大雨,李嚴無法運送糧草,便催促和魏軍相持不下的諸葛亮盡快撤軍。諸葛亮無法,只得迅速撤軍。李嚴督運糧草無力,竟然愚蠢到將過錯推卸到諸葛亮身上,他設計上書給幼主謊稱諸葛亮是以退為進,誘敵深入後再突襲。當諸葛亮回來之後,又說諸葛亮沒有盡力征討。
幸而諸葛亮留下了李嚴的親手書寫的信函,正是李嚴催促他撤退的密信。李嚴最後落得被罷黜為平民徙梓潼郡的下場,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有人覺得李嚴犯得錯誤實在太過幼稚,根本就是小學生水平,所以猜測這只是諸葛亮拉他下馬的計謀。
的確,歷來人們對諸葛亮多是崇拜,看到諸葛亮拿出證據懲治小人當然會拍手稱快。但諸葛亮是人並不是完美的神,被劉備托付軍權的李嚴也不應該是個弱智,其中曲折,大概只有當事人自己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