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托孤時沒有選擇趙雲,是何用意?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白帝城托孤時沒有選擇趙雲,是何用意?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劉備托孤於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病逝於永安宮。三國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劉備托孤於諸葛亮的時候,曾經說了這樣一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一聽就哭了(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是記載於《三國誌·卷三十五·諸葛亮傳》的一段文字,這也是劉備諸葛亮被稱為君臣典範的由來,只有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燁看了之後直撇嘴:「以譎詐相尚,鄙哉!」

有人順著康熙的話茬往下聯想:「劉備托孤的時候,趙雲正按劍坐在幕後,只要諸葛亮表示接受劉備的盛情,或者劉備看諸葛亮有不臣之心,只要咳嗽一聲,趙雲衝出來就把諸葛亮砍了!」

康熙是不是以己度人,劉備有沒有防範甚至斬殺諸葛亮之心,這個且不去管他,我們要問的是:劉備白帝城托孤於諸葛亮的時候,趙雲在幹什麼?如果趙雲也在白帝城,劉備為啥對他沒有半句囑托,反而讓降將李嚴當了顧命大臣?

這些問題,看《三國演義》是得不到準確答案的,我們只能從三國正式史料中去尋找答案,首要要回答的問題,就是劉備駕崩前,趙雲在哪裡?

裴松之在給《三國誌》做注的時候,引用了《雲別傳》的記載,證實趙雲當時已經到了白帝城:「(趙雲勸阻伐吳)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趙雲到了永安,曹丕又派遣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吳將陸遜害怕腹背受敵,就撤兵回去了,孫權也再次向劉備認慫求和:「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

這叫牽著不走打著倒退,如果孫權第一次求和的時候劉備就答應談判,即使不能要回荊州全境,討回一兩個郡還是有可能的,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糜芳、士仁、范強、張達也都會被綁著送到劉備面前。

劉備打了敗仗才答應講和,已經沒有資格講什麼條件了——正史中這四大叛徒,沒有一個受到懲處。

劉備與孫權講和的時候,趙雲正在永安拱衛「陪都」,也就是說,趙雲就在劉備身邊。

這時候可能有讀者要問了:趙雲不是在永安嗎,怎麼跑到白帝城去了?

這個問題也很好回答,因為白帝城托孤,在正史中就叫永安托孤:「先主自猇亭還秭歸,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曰永安。章武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先主病篤,托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華陽國志·卷一·巴志》記載了魚復、白帝、永安的沿革:「魚復縣(巴東)郡治。公孫述更名白帝,章武二年改曰永安,鹹熙(魏元帝曹奐年號)初復。」

上述史料可以證明,劉備托孤的時候,趙雲就在白帝城(永安宮),但是他的官爵實在有點提不起來:獲得「一身是膽」、「虎威將軍」的名號後,趙雲好像就被劉備忘記了,從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拿下成都,直到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駕崩,趙雲十年間一直是雜號翊軍將軍,至於爵位,很不好意思,既不是關內侯也不是亭侯,按照當時的說法,那就是「白身」。

劉備要託孤寄命,當然要找比較聽話而且地位比較高的大臣,諸葛亮和李嚴都符合這個標準:諸葛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並在張飛遇害後領司隸校尉;李嚴是犍為太守加輔漢將軍,章武二年晉陞尚書令(相當於荀彧的職位),劉備伐吳,諸葛亮並沒有表示反對,體現了丞相的大局觀——在正史記載中,諸葛亮並沒有公開反對劉備伐吳(也不可能反對,因為沒有荊州,隆中對就成了空談,興復漢室也遙遙無期),國有大事,丞相必須與皇帝步調一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在三國正史中,趙雲不但是一位猛將,更是一位諍臣。在蜀漢集團,敢跟劉備當眾叫板的,只有關羽和趙雲——關羽曾經拒絕接受劉備加封的前將軍名號,趙雲兩次批評劉備:劉備要把蜀中有主田宅分給功臣,趙雲反對,劉備聽了;劉備要伐吳,趙雲還是反對,劉備沒聽,結果一敗塗地。

趙雲有個性有想法兒敢說敢做,這樣的人當顧命大臣,顯然是不合適的,前有霍光後有鰲拜,顧命大臣太硬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個性耿直再加上地位較低,趙雲是不會成為顧命大臣合適人選的,至於劉備托孤的時候,趙雲會不會手握「蜀主劍」躲在帷幕之後,這種事情還真不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劉備為了劉禪能順利接班,狠心除掉了比較剛強的養子劉封,就是因為養子和義子有本質不同:養子改姓,有繼承權;義子不必改姓,也不享有同等繼承權。劉封恰恰是有繼承權的改姓養子——他原本姓寇。

不管劉備有沒有命令趙雲藏在幕後,趙雲都不會有意見,因為當時的事情明擺著呢:劉禪是趙雲從萬馬軍中救出來的,後來劉禪差點被孫夫人拐跑,又是趙雲孤身涉險搶了回來,趙雲既是劉禪的保鏢,也是劉禪的保姆,這兩人感情之深,已經不需要劉備絮絮叨叨,趙雲會一直把劉禪當親兒子一樣呵護。

這裡面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劉備故意把加封趙雲這個人情讓劉禪來做,而且可能已經事先安排好了,於是劉禪剛一即位,趙雲不但陞官封爵,而且成了軍中實權人物:「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中護軍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也就是說,自大司馬大將軍以下,趙雲有監管所有將軍的職權,而且還兼任禁衛軍司令,只聽命於皇帝劉禪一人。

不管是諸葛亮還是李嚴,都沒有權利對趙雲發號施令。趙雲薨逝後,他的兩個兒子接了班,禁衛軍還是歸趙家管:「雲子統,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

有人說現行的《三國誌》斷錯了句或印錯了字,趙統的官職是「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或「虎賁中郎將、行領軍。」

不管怎麼理解,趙雲的在劉禪即位之後,都是官不高但權很大,顧命大臣也動他不得,這就是劉備給劉禪的最後一道護身符——有趙家將在,劉禪的皇位可保無虞。

這樣一想,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劉備是當世梟雄,不可能對任何人給予百分之百的信任,他讓趙雲按劍坐於幕後觀察諸葛亮的表現,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當了父親的人都知道,為自己的兒子做什麼事情,都不算過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