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六次打合肥都失敗,他在想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六次打合肥都失敗,他在想什麼?

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孫權。

淮南的重要性

我們先說說淮南有多麼重要。在三國後來的南北朝時期,南朝能夠長期保持軍事優勢地位,除了北方長期戰亂外,有淮南一線是關鍵。到了後來的陳朝,丟掉了淮南一線,南北統一從軍事角度上說已經沒有了阻礙。唯一的阻礙,就是漢文化南北方的融合程度.過了南北朝隋唐的五代時期,情況也是如此。楊行密由於擁有淮南,國勢強盛,最後發展成為南方第一大國南唐。而南唐中宗丟失了淮南,導致南唐國勢微弱,任人宰割。因此,淮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東吳是怎麼一次次來對淮南發起衝擊的呢?看看孫十萬稱呼的由來。

孫十萬的由來

東吳的君主,從孫權開始,勇武基因就徹底失去了。估計當年孫堅和孫策太猛了,把人品都用光了。所以,在孫權開始,除了曹操看到吳軍甲冑鮮明,陣型整齊說了那麼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外,我們的仲謀兄在軍事上真的沒啥建樹。我想,曹操後來也懊悔說了這麼一句話。孫權在活著的時候,曾經六次進攻合肥,時間跨度長達二十七年。如果當時再出個以東吳為主角的《三國演義》,估計六出祁山的劇本就可以給孫權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赤壁大戰勝利後,為了擴大戰果;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是劉備與曹操漢中之戰,主力在西線;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關羽攻打襄樊;黃龍二年(公元230年)是曹真率軍進攻漢中;嘉禾二年(公元233年)是這一次終於是吳國主動多路出擊;嘉禾三年(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伐魏,吳國配合進攻。合肥算是孫權的傷心地,進攻了六次,沒有一次得手,不是損兵折將就是撞牆撤軍。當然,孫權還是有建樹的,起碼成就了像張遼、滿寵等曹魏將領。因每次孫權出兵,必帶兵十萬千里送人頭,所以人稱「孫十萬」。

合肥的放棄

通過這幾次戰役我們可以看出,孫權一直進攻的都是合肥,那為什麼到了丁奉、朱異救援諸葛誕時候,就變成了壽春呢?這事還是吳國怪獸丁奉的功勞。合肥緊挨著巢湖,孫權為了讓東吳水軍能發揮優勢,就在巢湖築了一個東興堤,這樣水軍就可以登陸就近攻略合肥。而後,在孫權去世時候,魏軍趁吳國國喪發動對東興的進攻。當時的軍界大佬丁奉,一戰殺敵數萬。因此,為了躲避吳軍的騷擾,就將合肥放棄,改為以壽春為中心的淮南防線。

也正是這樣的策略,東吳徹底失去了單方面奪取淮南的機會。而不能擁有淮南,東吳將永遠無法進取中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