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曹操稱帝,他有什麼目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勸曹操稱帝,他有什麼目的?

在歷史長河中,孫權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曹操去世前,也就是公元220年正月到三月之間。

這個時候,孫權與曹操的關係處於歷史上的最好時期,既是政治使然,又是形勢所迫,在政治上,孫權偷襲並佔領了劉備勢力在荊州所有的地盤,本著不能兩面受敵的原則,與劉備敵對,就必定與曹操結盟。

其實早在公元217年南征孫權於濡須口時,擊敗了孫權,孫權這個時候已經改變了東吳的戰略,採取了向曹操交好的政治姿態,並派出使者出訪曹魏,同時與曹魏再次組成政治聯姻。

在形勢上,劉備失去荊州三郡,以劉玄德的個性和能力,是絕對不會容忍孫權得逞的,接下來一定會發生一場孫權與劉備之間的戰爭,既然是戰爭,孫權就一定會提前做好準備,包括孫權向曹操獻上關羽的首級,不惜徹底與劉備決裂。

如此看來,孫權從公元217年開始,就轉變了自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以來聯合劉備的政治戰略,改為奪取荊州,吞併益州,與曹操劃江而治的最高政治理想,由聯劉抗曹轉變為吞劉抗曹。

當然有。首先看襄樊之戰中,孫權領導的江東集團的表現,孫權趁關羽在襄樊前線與魏軍消耗時,令呂蒙偷襲荊州,一舉奪下劉備已佔據十年之久的荊州三郡,而且毫不猶豫地在行動前就定下了斬殺劉備一生的摯友和蜀漢集團二號人物關羽的計劃。

孫權殺關羽的行動不僅僅是把首級獻給曹操這麼簡單,明顯就是為了消滅蜀漢最得力的將領,消滅蜀漢的有生力量,關羽是蜀漢唯一的著名將領,也是孫權吞併劉備唯一的障礙,孫權殺關羽,就是一條路走到黑,讓本來脆弱的聯盟立即變成徹底敵對的關係。

孫權的政治野心一直被低估,公元199年魯肅向孫權獻上榻上對,告訴了孫權一個大致統一天下的路線圖之後,以及在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提出的吞併巴蜀,擠壓劉備,與曹操劃江而治,最後統一天下的戰略,孫權對整個天下的野心一直在膨脹,直到襄樊之戰前後,孫權開始將戰略付諸實施。

有所不同的是,魯肅的戰略是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而周瑜,以及後來的呂蒙、甘寧等人的戰略卻是吞併整個長江以南,與曹操劃江而治,當魯肅去世後,孫權的戰略開始向吞併整個長江以南轉變。

翻開地圖就會發現,荊州、益州在長江中上游,也是唯二兩個能避開江東引以為豪長江天險的地方,從荊州可以順江東下直達江東,當孫權佔領荊州後,而益州依然可以順江東下,而毫不顧忌長江天險。

孫權為什麼會勸曹操稱帝,目的何在?

曹操剛剛封了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就向曹操上書,勸曹操稱帝,普天之下只能有一個皇帝,如果曹操稱了帝,那麼一定會激化曹魏內部的擁漢派與擁曹派的矛盾,從政治上來說,這會增加曹操維穩的成本。

除了曹魏內部的擁漢派外,遠在益州的劉備勢力一直是打著漢復漢室的旗號,以漢室正統後裔自居的,曹操稱帝,劉備怎麼辦?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這是華夏的正統觀念,秦始皇稱帝之後,除去新莽亂世,直到現在,從來沒有二帝並存的情況。

孫權勸曹操稱帝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轉移矛盾,襄樊之戰後,對孫權來說,最大的矛盾是與劉備之間的奪城之仇、殺將之仇,如果曹操稱了帝,那麼孫權與劉備的主要矛盾就轉化為曹操與劉備的正統之爭。

曹操如果稱帝,那麼孫權就自動成為魏國的臣子,而劉備自然不肯成為魏國臣子,必定會自立為帝,這樣就形成了二帝爭位,孫權假意臣服實際上保持獨立的狀態,那麼孫權勢力自然就成為魏、蜀之間爭取的對象,這樣就能讓孫權在左右逢源之中賺最大的政治利益,還不用擔心魏與蜀聯合起來攻打自己。

也就是說,孫權勸曹操稱帝的第二個目的就是在政治上讓魏、蜀聯盟變成不可實現,如果是在東漢的框架下,魏、蜀之間其實存在合作共同攻擊孫權的理論可能,因為劉備一定會因為孫權偷襲荊州而發動戰爭,到時天下勢力最大的曹操如果趁機聯合最弱小的劉備,一起攻打孫權,孫權如何應付呢?

沒有永遠的聯盟,只有永遠的利益,尤其是政治上的,誰又能保證劉備與曹操不會聯合呢?當年曹操去世之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前,劉備還派出使者試探曹丕呢?可惜曹丕不是曹操,如果當時曹操還活著,誰敢說魏、蜀不可能聯合呢?

如此看來,孫權在政治上的成熟度不遜於曹操與劉備,也正是因為曹操更加英明,所以一眼就看穿了孫權的小把戲,曹操還把孫權寫給他勸他稱帝的書信拿給所有的朝臣看,並說道:孫權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爐火上烤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