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曹丕和劉備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夷陵之戰孫權擊敗劉備之後,蜀漢正是虛弱之際,曹丕為什麼沒有進攻劉備,反而大舉進攻東吳?
關羽覆敗之前,曹魏和劉備兩個集團之間,在兩條戰線上對峙,一條戰線是在關中和漢中這個方向,另一個是在荊州方向。關羽北伐,就是從荊州出發,直接進攻襄樊,困於堅城之下,沒有及時撤退,才被東吳偷襲,荊州失守,上庸孟達也投降了曹魏,東吳和劉備集團的戰線向西推進到了三峽一帶。這樣,曹魏和劉備就只剩下漢中一條戰線了。
劉備出三峽東進伐吳之前,剛好曹操去世,劉備派人聯絡過曹魏,名義是弔喪。派去的這個人叫韓冉,是從鄂西一帶翻山越嶺,走小路過去的,到了曹魏邊境地區,把劉備給曹丕的信交了上去,曹丕認為這是「因喪求好」,沒有接受,並且命令邊境守臣殺掉韓冉。這之後,曹魏和劉備集團的關係就比較緊張,沒有相互聯絡。
劉備梟雄,大舉出兵伐吳之前,突然來這麼一出,顯然用意很不簡單。很顯然是想穩住曹丕,拆散曹魏和孫權的聯盟。因為在關羽北伐之前,劉備集團處於勢力上升期,勢力達到了巔峰,對東吳和曹魏同時構成比較強大的威脅。孫權審時度勢之後才按照呂蒙的建議決定,放棄繼續進攻合肥,轉而與曹操結盟,再來偷襲荊州。
劉備在出兵之前,派韓冉出使曹魏,意圖顯然是和東吳一樣的。並不指望曹魏和自己一起伐吳,但是希望能穩住曹丕,以免在自己大舉伐吳的時候,曹魏出兵進攻自己,自己兩面受敵,於軍不利。在出兵之後,先出三峽,然後又因為冬季到來,沒有繼續進兵,退回三峽,到第二年春天,才又再次出三峽,大舉進攻東吳。
劉備率軍出三峽之後,曹丕也很緊張,因為這時候曹魏和劉備集團並沒有取得互相諒解,仍然處在對峙狀態。所以,劉備出三峽之後,曹丕也馬上從洛陽南下,大軍進駐宛城一帶,襄樊前線一帶也是進入了一級戒備狀態。劉備在第二次出三峽之後,為了防止曹丕出兵,特意派了黃權率軍兩萬,在江北地區,主要任務就是防備曹丕。
田餘慶先生認為,劉備出三峽,既然以為關羽復仇為名,那麼就應該擺出「憤兵」的架勢,鼓舞士氣,一鼓作氣,與吳軍進行戰略決戰,但劉備的實際操作卻不像是忿兵,而是糜兵。從下令伐吳進行外圍的掃到性作戰,到最後決戰,前後持續了十個月,考慮和部署十分周全,冬季到來後就暫停伐吳,返回三峽以西,更是無法理解。
從劉備這段時間進出三峽,以及用兵並不急於突破三峽地區的地理妨礙,迅速進入荊州地區,與吳軍進行戰略決戰的表現看,倒不是說他沒有與吳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意圖,但是他似乎有意吸引曹丕加入進來,讓荊州地區的形勢變得複雜,最好是曹丕能先與吳軍發生衝突,自己再坐收漁翁之利,但曹魏始終不為所動,一直等到劉備被擊敗,才與吳軍全線開戰。
在劉備被陸遜擊敗之後,被迫退守三峽以西的永安一帶,吳軍前鋒甚至進攻過永安,但很快就被蜀軍擊退,退回到了三峽以東地區。這樣,曹魏和劉備集團在荊州一帶脫離了接觸,唯一剩下的是本來在江北防禦曹丕的黃權所率領的兩萬大軍。劉備兵敗後一路潰逃,東吳封鎖三峽,黃權回益州的歸路被切斷,被迫投降了曹丕,曹劉雙方在這個地區就不再接觸了,就是曹丕想打,也夠不著劉備了。
那麼,劉備兵敗之後,益州內部一度出現動亂,說明劉備集團此時在益州的統治並不十分穩定,曹丕為什麼沒有從關中方向出兵,進攻漢中一帶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曹魏能夠抽調出來的野戰部隊,此時都用於荊州到淮南一線,在關中是採取守勢,沒有重兵集團可以用於主動進攻。而劉備方面雖然在猇亭之戰中損失慘重,但漢中防線並沒有動搖,也無機可趁。
擊敗劉備之後,孫權後顧之憂解除,可以全心全意地對付曹丕了。在劉備伐吳之前,曹丕就已經進封孫權為吳王,要求他遣子入侍,實際上就是要求孫權送兒子來當人質。在擊敗劉備之前,孫權並未果斷拒絕曹丕的要求。擊敗劉備之後,孫權也不怕了,馬上翻臉不認人,拒絕了曹丕的要求。曹丕隨即翻臉,魏軍與吳軍全線開戰。
這時,荊州地區仍然是一個重點地區。曹魏幾乎全部佔領了孫吳在荊州地區長江以北的領土,戰線推進到了長江一線,陸遜全力防禦。就在此時,劉備派人送信給陸遜,以調侃的口吻說,如果我這時候再次出三峽伐吳,你覺得怎麼樣?其實就是劉備對東吳進行戰略訛詐。但陸遜嚴詞拒絕了劉備,表示不會接受劉備的訛詐。之後,孫權又派人送信給劉備,表達了雙方罷兵修好的意思。雖然劉備沒有接受,但也沒有乘人之危。
曹丕此次伐吳,出動的兵力之多,和戰線之長,遠遠超過此前曹操的多次伐吳。之前曹操和孫權的拉鋸,都是在淮南一帶進行。但這次孫權已經佔據荊州地區,所以在荊州和淮南兩個方向上都與曹魏保持接觸,曹丕也同時在荊州到淮南的方向上進攻東吳,一直到雨季到來,已經無法繼續作戰,曹丕才收兵,返回洛陽。
連續扛住劉備和曹丕的兩次大舉進攻,孫權的勢力也達到了東吳的巔峰。雖然曹丕這次伐吳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但也讓孫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東吳幾乎是使出了全部力氣,才扛住了曹魏的這一波進攻。這也讓孫權認識到,與曹魏之間保持現狀是必要的,否則曹丕再來一次大舉進攻,自己未必能承受得了。所以,在曹丕死前,孫權始終沒有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