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東吳作為勝利的一方 東吳當時有直接吞併蜀漢的實力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夷陵之戰東吳作為勝利的一方 東吳當時有直接吞併蜀漢的實力嗎

還不瞭解:夷陵之戰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夷陵之戰結束後,蜀漢大敗而歸,以當時東吳的實力,東吳有沒有吞併蜀漢的實力?

引言

劉備稱帝后,他沒有北伐曹魏,而是東征討伐孫權。不料,身經百戰的劉備,自己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敗在初出茅廬的書生陸遜之手。劉備為此一戰,可謂投入了蜀國所有的機動兵力,大有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

劉備之所以捨棄曹魏,主動進攻東吳,其主要原因還是與東吳背信棄義,偷襲荊州有關。襄樊之戰後,關羽遭到了曹魏和東吳的前後夾擊,不僅兵敗身死,而且荊州全境淪陷,流入了東吳之手。

劉備

為了重新奪回戰略要地,為了讓劉備身邊的荊州派有一個家,劉備只能伐吳。傾巢而出的兵力,未能讓劉備取勝,一場大火燒得劉備大敗,兵敗損失殆盡。劉備本人能夠從戰場上脫身,還是靠著部下們的拚死力保。

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後,東吳乘勝追擊,大有一副要滅了蜀漢的架勢。那麼,在當時,經歷夷陵大敗的蜀漢,東吳能否一鼓作氣,將它吞併呢?

東吳沒有實力吞併蜀漢

東吳想要以一國之力吞併蜀漢,難度不可謂不大,其概率應該說是非常小,即便曹丕不插手,取得夷陵大勝的東吳也未必有實力吞掉當時已經有根基的蜀漢。

陸遜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冷兵器時代,兩軍交鋒,不管是採取什麼辦法取得勝利,雙方的傷亡數字不可能太大。夷陵之戰,劉備四萬人全軍覆沒,以身倖免,那佔得先機,用火攻的東吳傷亡不應該低於一萬。

劉備兵敗後,東吳軍隊的確對劉備採取了趕盡殺絕地追擊,吳將徐盛,潘璋等人率軍擴大戰果,斬殺大量潰逃的蜀軍,劉備為活命,翻山越嶺,在武將們的保護下,得以逃到永安。

得知劉備兵敗的消息,諸葛亮讓趙雲率軍援助劉備,當吳軍到達永安時,趙雲的援軍已經來了,而且人數有兩萬多人。按照攻守兵力來說,吳軍想要攻破有兩萬餘人駐守的永安,兵力起碼要七八萬才行。

參考蜀漢滅亡後,羅憲以少量兵力,擋住了東吳數萬軍隊入侵永安的事實,可見吳軍想要攻破永安城難度非常大。永安是吳蜀兩國邊境的重鎮,東吳無法攻破,怎麼能佔領具有地利優勢的蜀漢。

羅憲劇照

劉備當年從荊州攻打益州,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而且還是被劉璋請進去的,可即便如此,劉備為拿下益州還是費了很大的代價,東吳想要憑借一國之力,消滅東吳,攻佔益州和漢中,恐怕沒有這麼大的胃口,也吞不進這麼多土地。

東吳更加擅長水戰,在陸戰方面,尤其是山地戰,蜀軍的步兵具有非常大的優勢,這也是劉備在夷陵之戰初期能夠連戰連捷的主要原因,要不是陸遜足智多謀,善於正確分析軍情,抓住了劉備軍的軟肋,正面對剛,東吳即便有兵力優勢,勝算也沒有那麼大。

曹丕不會眼睜睜看東吳消滅蜀漢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夷陵之戰,蜀漢和東吳就是鷸蚌,曹魏就是漁翁。惋惜的是,這個漁翁有點自大,好大喜功,錯過了一個消滅東吳,蜀漢的絕好機會。

夷陵之戰爆發前,劉備和孫權都想拉攏曹丕,孫權為了自保,不惜連尊嚴都不要了,向曹魏稱臣。劉備雖然有意拉攏曹丕,但他不能像孫權那麼無恥,蜀漢存在的意義就是北伐,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如果蜀漢向曹丕稱臣,這恐怕沒法混了。

孫權

曹丕雖然明面上接受了孫權的稱臣,實際上也明白,這只是他的權宜之計。因此在夷陵之戰開打後,曹丕選擇了作壁上觀的態度,謀士參謀劉曄戰略眼光毒辣,他力勸曹丕馬上進攻東吳,佔領東吳的江南之地,聯合劉備,將東吳消滅掉。

東吳既被滅,按蜀漢的國力,肯定難以抵擋曹魏軍隊的不斷入侵。可曹丕沒有聽從劉曄的建議,等夷陵之戰結束後,才匆匆忙忙起三路軍隊,討伐東吳。

曹丕

曹丕在夷陵之戰後討伐東吳,實際上是幫了蜀漢一把,減輕了防禦壓力,贏得喘息的機會。曹丕也明白蜀漢不能被東吳所滅,不然東吳做大了,自己不好控制,可他伐吳錯過了最佳時機,等東吳軍隊已經有所準備的時候再進攻,成功的概率自然不高了。

結語

總的來說,自夷陵之戰蜀漢大敗後,東吳沒有以一己之力消滅蜀漢的能力,理由也很簡單,實力不足,兵力沒有優勢,在沒有抓到劉備的情況下,東吳即使在曹丕不干預的情況下,也無法消滅蜀漢。

曹丕這邊才是最終決定戰爭走勢的一方,強大的軍事實力,不管是攻打蜀漢還是東吳,都有壓倒性的勝利。曹丕雖然瞭解不能讓東吳滅了蜀漢的道理,但在出兵的時機,選擇得太差了,讓他錯失了一統天下的一個好機會。

參考資料《三國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