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蜀漢建國之後,劉備在經過深思熟慮後,發動了對東吳的討伐,爆發了著名的夷陵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劉備遇上了東吳著名將領陸遜。陸遜在經過長時間的防禦後,在劉備「兵疲意沮,計不復生」的情況下,以火攻對劉備發起了奇襲。劉備被打得大敗,被迫退回西川。經此一戰,蜀軍損失慘重。史書上記載,蜀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
蜀漢因此一蹶不振,諸葛亮在《出師表》時說,當時是蜀漢的「危急存亡之秋也」。多虧了諸葛亮力挽狂瀾,勵精圖治,才使得蜀漢逐漸穩定下來,並對曹魏發動了北伐。那麼,蜀漢在這一次戰役中到底遭受了多大的打擊呢?如果這些損失得以避免,隨同諸葛亮北伐,形勢會有所不同嗎?
一、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損失的將領。
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之前,蜀漢遭受了荊州之戰的失敗。原本在《隆中對》裡準備用來北伐宛洛的那支主力,連同主帥關羽隨著荊州的丟失而敗亡了。這使得劉備手中,只剩下準備北伐秦川的軍隊。不過,這支軍隊也是久經戰陣的精銳,在漢中之戰中曾經擊敗過曹操親自率領的魏軍主力,戰鬥力也不容小覷。
但是,這支主力軍隊的骨幹將領張飛,卻在戰役發起時意外喪生了。張飛是劉備陣營中僅次於關羽的著名將領,與關羽一起入選過古代的七十二著名將領。他叱吒風雲,英勇善戰,在以往的戰爭中屢建奇功。在長阪坡張飛率領二十名騎兵就阻止了曹操大軍的追擊,在入川之戰中,他奪取江州,義釋嚴顏,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漢中之戰中,他大敗曹魏著名將領張郃,使得張郃丟掉戰馬,率領十幾個部下爬山逃命。這些戰績,都顯露了張飛過人的軍事才能。
因此,劉備將張飛佈置與蜀中的機動位置,並任命他為司隸校尉,準備讓他擔任北伐的重托。但是這一次劉備轉變作戰方向,就將張飛調過來作為伐吳的主力。誰知道由於張飛平時對手下暴而無恩,在發兵時被部下所害。這使得劉備失去了能征善戰的勇將,後來有人評價說,張飛既死,蜀軍可以無出矣。但是劉備依然堅持己見,出兵伐吳遭到了慘敗。
張飛一死,老一輩的將領基本都凋零了,劉備只有依靠提拔新的將領。他在出兵伐吳的時候,自己親自擔任主帥,以張南為前部,馮習為大督,趙融、廖淳、傅彤為別督,杜路、劉寧跟隨中軍領軍吳班,以侍中關興為中監軍,還有將軍陳式、黃權等人,文官中還有劉巴、張紹、馬良、程畿等人一同出兵。
我們看這些文武群臣,是劉備多年收集培養的骨幹。但是,在夷陵之戰中,這些人中很多人都損失了。在戰役之初,馮習和吳班一起擊破吳軍,一舉推進數百里,顯示了他過人的軍事才能。可是在遭到陸遜火攻後,由於軍隊大亂,馮習戰死於武將潘璋之手。
在吳軍擊破蜀軍後,蜀軍依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在戰鬥中,張南戰死於虢亭。傅彤則為了掩護劉備撤退,在激烈的斷後作戰中全軍覆沒,自己也被吳軍擒斬。杜路、劉寧因為走投無路投降東吳。文官中,馬良和程畿也都戰死沙場。偏將軍黃權被劉備派到北岸防備魏軍,也因為後路被切斷,投降了曹魏。
二、夷陵之戰的損失對蜀漢的影響。
我們僅僅看前面所說的情況,就知道這次失敗對蜀漢是影響是巨大的。這次失敗,使得蜀軍的主力遭到了毀滅,一時間蜀漢陷入風雨飄搖之中。雖然諸葛亮在成都開設大營,重新編練軍隊。可是這支軍隊完全是新軍,沒有老軍隊做骨幹,作戰經驗不足,嚴重影響了戰鬥力。
而將領的喪失影響更是深遠。劉備作為蜀漢的開國君主,對人才的識人善任是出名的。他在世的時候,提拔任用了大批的人才。在劉備去世前,還提醒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後來的實踐證實了劉備的看法。
可是夷陵之戰的失敗,讓劉備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已經身心俱疲的劉備,已經不可能再重新選拔培養新的將領隊伍了。他在夷陵之戰後見到馬忠,感歎說,雖然失去了黃權,但是得到了馬忠,說明人才還是不會斷絕的。可是蜀中雖然有人才,卻因為缺乏劉備這樣的伯樂,也難以得到選拔任用。這造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
除掉上述的那些損失的文官武將外,讓劉備最心疼的損失,是黃權那支軍隊的投降。這是因為黃權的那支軍隊裡,除了出色的人才黃權外,不僅僅有著精銳的將士,還包括有一大批准備接受荊州的行政人員。這些行政人員是劉備為了奪取荊州後,盡快恢復對荊州的統治而預帶的。
因為黃權的軍隊執行的是防備曹魏的任務,戰鬥任務最輕,也最安全。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證這些人員的安全,劉備將這些人員安置到了黃權的軍營。誰知道由於戰鬥的失敗,黃權退路被東吳切斷,只得投降了曹魏。這些人員的投降,讓魏帝曹丕喜出望外,於是發生了三國時期最大的一次封賞。
在史書中記載,這一次對曹魏的投降中,包括的官員有黃權和南郡太守史郃為首的三百一十八人,曹丕對這些人都有封賞。其中拜黃權為侍中、鎮南將軍,封列侯。封史郃等四十二人為列侯,一百多人為將軍和郎將。這三百多名人才的喪失,對蜀漢的影響是巨大的。
我們從曹丕一氣對這些人封了四十多個侯,可以看出這批投降人員的身份、地位和能力。劉備選拔這些人員是為了盡快恢復佔領區的統治,自然對這些人的能力十分注重。丟失這麼一大批能幹的人才,對於原本人才資源匱乏的蜀漢,可謂雪上加霜。
三、如果這些人員不喪失,諸葛亮的北伐是否能夠成功。
我們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夷陵之戰的損失對蜀漢政權的影響。如果這些軍政人員沒有喪失,由諸葛亮領導他們北伐,即使不能成功,蜀漢的形勢也會比諸葛亮北伐時的形勢要好得多。
首先,我們從軍隊來看。如果劉備沒有在夷陵之戰中喪失那支精銳主力,諸葛亮北伐時的軍隊戰鬥力會有很大的提高。諸葛亮訓練的軍隊雖然十分嚴整,但是這支軍隊缺乏久經戰陣的兵將作為骨幹,戰鬥力是有限度的。
我們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就能夠看到,雖然諸葛亮兵出祁山時,「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可是街亭一戰,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就露了底,被遠道而來的張郃打了個星散流離。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諸葛亮也想盡了辦法。他以自創的八陣圖訓練,保證了軍隊立於不敗之地。可是,這也是犧牲了機動力作為代價的。軍隊的戰鬥力不足,也是諸葛亮不肯採納魏延子午谷奇謀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夷陵之戰中的那五萬精兵不喪失,整個局面就會完全改觀。這五萬精兵的戰鬥力強悍,劉備想要以他們擊敗數量超過自己的吳軍,取得戰役的勝利。即使是在局面完全不利的情況下,這支軍隊也讓吳軍付出了過萬人的損失。假如這支軍隊出現在北伐的戰場,是完全可以與魏軍主力相抗衡的。
其次,我們從將領方面來看。如果張飛不死,北伐蜀軍的主帥必定是張飛。張飛的軍事能力有目共睹,諸葛亮的主要對手張郃就曾經是張飛的手下敗將。如果張飛和魏延、吳懿、王平這些將領相配合,再加上那五萬精銳為骨幹的蜀軍,肯定會對魏軍形成巨大的優勢。
如果曹魏採取固守對峙的戰術,蜀軍由於兵多將廣,完全可以採取機動作戰,調動魏軍而殲滅之。如果這樣,就不會有司馬懿對抗諸葛亮的那種局面的發生。蜀軍採取以正合,以奇勝的戰術,勝利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最後,是對蜀漢政局的影響。如果夷陵之戰中的那些對劉備忠心耿耿的軍政人員沒有損失,蜀漢的人才數量會大大增加。這樣,脫離了北伐重擔的諸葛亮,就能夠更加順利的對蜀漢進行治理,提高蜀漢的軍事、經濟實力。
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蜀漢人才的匱乏。表中的將軍向寵,被諸葛亮寄予厚望,而他只不過是夷陵之戰中那四十多營蜀軍中,碩果僅存一營的將領。我們可以想見,在那覆滅的四十多營蜀軍中,該有多少超過向寵的人才。
我們也可以想見,如果馬良、程畿、黃權這些人沒有損失,諸葛亮也不可能去用馬謖做街亭之戰的主將。而那三百多精選的軍政人才如果沒有損失,諸葛亮也不會事必躬親,鞠躬盡瘁的病逝於五丈原。可以說,這些人才的喪失,才是蜀漢最大的損失。
結語:
夷陵之戰對蜀漢政權的打擊是巨大的。這一仗,劉備不但損失了原本用來北伐的五萬精兵,還損失了大批的軍政人才。這些人中有張飛、馮習、張南、傅彤、杜路、劉寧、黃權等人,還有原本準備接管荊州的南郡太守史郃等人。
這些兵將和軍政人才如果沒有損失,隨同諸葛亮投入到北伐的戰場,歷史將會重新改寫。由於軍隊有能征慣戰的將領張飛率領,有精銳軍隊為骨幹,諸葛亮就可以放心的專心治國理政。這樣,蜀漢在諸葛亮的領導下,會更加繁榮昌盛。而在諸葛亮的支持下,前線的軍隊也能夠獲得更大的勝利。這樣,即便是北伐不能成功,蜀漢的形勢也會比現實中好得多。諸葛亮也能夠多活許多年,不會秋風星落五丈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