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王朗是三國贏家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王朗以會稽太守的身份初次登場。逃到中原後,王朗受到曹操的賞識在朝中任職。在此之後則成為極力幫助曹操奪權的得力助手,與華歆等人聯手,使曹操得以晉陞至魏公、魏王的位子。諸葛亮北伐時,王朗不顧已七十六歲高齡,與大都督曹真等人於祁山迎戰諸葛亮。在陣前與諸葛亮挑起舌戰,然而被諸葛亮的言詞所駁倒,一時氣憤而自馬背上摔落而死,還連累曹魏大軍吃到了敗仗。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受到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一提到王朗王司徒,就會聯繫到諸葛亮痛罵王朗的情節。當然,這畢竟是文學作品中的描寫,在《三國誌》等正史中,王朗不僅沒有和諸葛亮直接交鋒的記載,還可以說是三國的大贏家。
一
具體來說,王朗(?-228年),本名王嚴,字景興。東海郡郯縣(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北)人。與此相對應的是,諸葛亮則是琅琊郡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所以王朗和諸葛亮可以說是半個老鄉了。雖然王朗的出生時間沒有明確的記載,不過,從之後的事跡來看,王朗的年齡應該明顯長於諸葛亮。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楊賜出自弘農楊氏,是楊修的祖父。
在楊賜去世後,王朗為之棄官服喪,不應孝廉之命。由此可見,王朗具有知恩圖報的品質。在此之後,王朗出任會稽太守,不過,建安元年(196年),孫策南攻會稽,王朗率軍抵禦,終為其所敗。值得注意的是,孫策在俘獲王朗後,因為敬重王朗的品德才能,所以沒有殺他,反而極盡禮遇。尤其是在王朗始終不願意為自己效力的背景下,孫策依然沒有加害他。
二
後來,丞相曹操上表徵召王朗,王朗由曲阿縣出發,輾轉數年才來到許都。面對才德兼備的王朗,曹操任命他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自此之後,王朗在曹操、曹丕父子麾下平步青雲,官職和地位可謂與日俱增。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王朗晉陞為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等到曹丕稱帝,正式建立曹魏後,王朗改任司空,進封樂平鄉侯。
在擔任御史大夫、司空等官職時,王朗經常勸諫曹丕讓百姓休養生息,而且,在曹丕多次出外遊獵後,有時到半夜才回宮。王朗也上書勸諫。在王朗的勸諫下,曹丕於是不再半夜回宮。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王朗具有直言不諱的性格,更為關鍵的是,魏文帝曹丕對於王朗的勸諫,是比較聽從的。到了公元221年,蜀漢和東吳之間爆發夷陵之戰。對此,有人認為應當支援東吳,消滅蜀漢。
三
不過,王朗卻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也即王朗認為時東吳尚未起兵,而且經常下雨,不利於行軍進攻蜀漢,於是反對。結果魏文帝曹丕聽從了王朗的建議,沒有在夷陵之戰爆發的時候出兵。當然,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沒能在夷陵之戰爆發時出兵,無疑錯過了一個良好的機會,彼時,不管是進攻蜀漢還是東吳,都能幫助曹魏渾水摸魚,獲得一定的利益。
在夷陵之戰後,王朗又反對曹丕進攻東吳。這一次,曹丕沒有再聽王朗的勸諫,不過,曹丕三路大軍進攻東吳,最終沒能取得較大的戰果,隨後無奈撤軍。太和元年(227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後,魏明帝曹叡即位,進封王朗為蘭陵侯,升任司徒,這也是王司徒稱呼的由來。在漢末三國時期,司徒位列三公,地位不輸丞相等官職,也即可以稱之為位極人臣了。
四
最後,在加官進爵後,王司徒曾上書魏明帝曹叡停止營造宮室。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司徒王朗在曹魏都城去世,謚號成侯。其子王肅襲爵蘭陵侯。因此,在正史中,王朗並沒有和諸葛亮交鋒的記載。當然,正式因為王朗恰巧在公元228年去世的,所以羅貫中移花積木,在《三國演義》中虛構了一個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情節。正始四年(243年),王朗與曹真等人因功得以配享曹操廟庭,這對於曹魏的文臣武將來說,無疑是極高的榮譽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在曹魏受到厚待和重用,王朗所在的家族,還在西晉王朝擁有特殊的地位,這是因為王朗的孫女王元姬嫁於晉文帝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在此基礎上,等到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後,王朗的後人得以繼續封侯拜將。比如王朗的孫子王恂,於公元278年(咸寧四年)去世,西晉王朝追贈其為車騎將軍。至於王朗的孫女王元姬,於泰始四年(268年)去世,謚號文明皇后,與司馬昭合葬於崇陽陵。由此,對於善終的王朗,無疑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大贏家之一。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