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失街亭後又做了一件氣死人的事,諸葛亮不得不殺掉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馬謖失街亭後又做了一件氣死人的事,諸葛亮不得不殺掉他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馬謖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說到馬謖,最先想到的就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故事,「揮淚斬馬謖」。講的是,諸葛亮首次北伐時,為了抵擋張郃,派馬謖前往要地街亭進行駐守。馬謖不遵循諸葛亮安排、不聽王平勸諫,一意孤行,在山上紮寨。結果被張郃絕了馬謖軍水源,導致軍心大亂,被張郃一舉擊敗。事後諸葛亮因為馬謖不聽號令、失去重要據點,為了嚴明軍紀,下令斬了自己頗為器重的馬謖。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這件事情的原型,在《三國誌》中,卻變得有些撲朔迷離,因為居然出現了3條看起來相互矛盾的記載。

《三國誌諸葛亮傳》中記載,「街亭失守後,諸葛亮遷移西縣百姓千餘戶,撤軍回到漢中,下令處死馬謖」。從這條記載上看,諸葛亮撤軍漢中後,下令處死了馬謖。

《三國誌馬良傳》中記載,「諸葛亮回到漢中後,馬謖被捕入獄、物故」。這條記載中提到馬謖被捕入獄,而且最後「物故」。「物故」這個詞很寬泛,確認死亡、但是不確定死因。在《三國誌》通篇,陳壽用過5次「物故」,有的是指病死,有的是指被殺,並沒有特定的死因。那麼,被捕入獄後的馬謖確實是死了,但是死因尚不能確定。

《三國誌向朗傳》中記載,馬謖街亭兵敗後逃亡,和馬謖關係很好的向朗知道這件事,卻沒有揭發,諸葛亮知道後很生氣,把向朗罷官遣回成都「。從這可以看出,馬謖戰敗後沒有被殺,反而出逃了。

這三條記載都出自陳壽之手,看起來又相互矛盾。陳壽以嚴謹著稱,《三國誌》中的材料他只採用非常可靠的史料,怎麼會留下如此明顯的紕漏呢?而且據《晉書》記載,"陳壽父親是馬謖的參軍,因為馬謖而受到牽連,受了髡刑",那麼陳壽應當是知道馬謖事件的始末。

如此看來,陳壽留下這三條記載,是因為這三條記載確實都是真實發生。那如果我們將這三條記載關聯在一起看,能還原出這樣一個始末經過,

馬謖在兵敗街亭後,沒有去認罪,而是畏罪潛逃。他的朋友向朗知道他的去向,但是沒有檢舉,最後馬謖還是被捕入獄,諸葛亮下令處死。馬謖在牢獄中因病或者自殺或者伏法而亡。

這樣的話,看似矛盾的3條記載便可以得到統一,揭示了馬謖街亭之戰後的去向。

在《三國誌王平傳》中記載,」諸葛亮下令誅殺馬謖「,再次印證了馬謖確實被下令處死。在裴注引《襄陽記》中,記錄了馬謖給諸葛亮的遺書,馬謖希望諸葛亮看在多年交情的面子上能照顧他的孩子。這可能是馬謖在潛逃被捕入獄後寫的,希望不要因為自己連累了家人。最後諸葛亮確實這麼做了,把馬謖的孩子視如己出。

馬謖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不聽軍令,導致街亭失守、北伐的失利。諸葛亮本就治軍嚴厲,光違反軍令一條就罪以致死,加上後來馬謖畏罪潛逃、罪加一等,諸葛亮不得不處死馬謖以正軍法。諸葛亮所率軍隊能夠具有強大的作戰能力,和他嚴於治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